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声明:本虚拟文章仅为创作产物,不针对特定个人或团体。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三十八年前的一场争执,让我与妹妹恩断义绝。
如今在病房重逢,才发现最亏欠的,竟是一直默默付出的她。
儿子啊,你是怎么找到姑姑的?这些年,她过得好吗?
01
1980年的春天,我还记得那天刚下了一场小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佩如,你又熬夜了?"丈夫小张从卧室探出头来,看着我正在收拾行李,"今天不是休息吗?"
"休息?"我苦笑一声,"你是不知道,昨晚上十点多,车队又临时安排了一趟车,从北京到广州,我得马上赶过去。"
我和丈夫都在铁路局工作,他是机修工,我是列车员。那时候铁路职工待遇不错,每个月工资加上各种补贴,能拿到六七十块钱,在当时算是高收入了。但就是太忙,常年在外跑车,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
"要不,"刚从夜班回来的丈夫一边喝着热水一边说,"把小军送回老家让娘带着?现在咱俩这工作,实在抽不开身。"
听到这话,我的心猛地揪了一下。婆婆的脾气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连大人都害怕她,更别说一个才一岁的孩子。每次回娘家,都能听到邻居议论婆婆如何打骂孙子,如何刻薄儿媳。
"你发什么呆呢?"丈夫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除了这个办法,还能怎么办?要不你辞职在家带孩子?"
我咬了咬嘴唇。辞职?这怎么可能。当时的铁路工作是多少人挤破头都挤不进来的铁饭碗,更何况现在家里还有房贷要还。
"那......"我长叹一口气,"先试试看吧。"
就这样,一岁的小军被送回了农村老家。每次回家探望,看到婆婆打骂孩子,我的心都在滴血。但为了安抚婆婆的情绪,我和丈夫轮流请假回去,帮忙干农活、做家务,就希望她能对孩子好一点。
"你们可算回来了!"有一次回家,婆婆一见到我们就开始数落,"你看看你生的好儿子!整天就知道哭,吃了睡,睡了吃,烦死人了!三天两头拉肚子,我天天给他熬药,嗓子都喊哑了!"
我赶紧把正在哭泣的小军抱在怀里:"娘,他还小,不懂事......"
"不懂事?"婆婆冷笑一声,"你们倒是回来带啊!整天在外面跑,把孩子丢给我,我这把年纪还得给你们当保姆!你们倒是享清福,我呢?连觉都睡不好!"
听着婆婆的抱怨,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我何尝不想天天陪在孩子身边?可是工作走不开,总不能为了带孩子就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吧?
丈夫见状,连忙打圆场:"娘,您别生气。我跟单位请了一周假,这几天地里的活我来干,您就歇着,专心带带小军......"
婆婆瞪了他一眼:"你们以为地里的活干完就完事了?这孩子可是要天天照看的!你们倒好,每次回来住几天就走,苦活累活都让我一个人干!"
我默默低下头,不敢再说话。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两年,直到小军三岁那年,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这种艰难的平衡。
"我不带了,"那天婆婆突然对我们说,"我年纪大了,带不动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02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我和丈夫都傻了眼。好不容易在单位安排好的工作计划,现在全得打乱重来。正发愁时,我突然想到了在县城当教师的哥哥。
"要不,把小军送到哥哥家?"我对丈夫说,"哥哥是老师,应该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再说县城的学校也好,对小军将来上学有帮助。"
丈夫觉得这主意不错:"你哥是知识分子,懂得教育孩子。再说你嫂子不是在家带孩子吗?多带一个也是带。"
我们立刻买了些礼物,带着小军去了哥哥家。哥哥家住在县城的教师宿舍,虽然是筒子楼,但比起农村的土房子强多了。
"佩如啊,"嫂子笑着接过礼物,"你也太客气了。咱们是一家人,帮你带孩子是应该的。你放心,我一定会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照顾小军的。"
我连忙掏出准备好的信封:"嫂子,这是一百块钱,以后我每个月再寄十块钱生活费。"
"这怎么好意思......"嫂子推辞着,但还是很快把钱收了起来。
哥哥在一旁说:"妹妹,你和小张工作忙,把孩子交给我们,你就放一百个心。我是当老师的,知道怎么教育孩子。"
我感激地点点头。临走时,小军似乎意识到什么,紧紧抓住我的衣角不放:"妈妈,你去哪里?带我一起去......"
"乖,"我强忍着泪水,"妈妈要去上班,你在舅舅家住一段时间,妈妈很快就回来看你......"
然而,这个"很快",一晃就是半年。等到年底回家探望时,我的心都碎了。才几个月不见,小军瘦得皮包骨头,黑黑的小脸上写满了委屈。
"妈妈......"小军扑到我怀里就哭,瘦小的身子不住地发抖。
我赶紧掀开他的衣服查看,发现胳膊上有好几处淤青,有的都发紫了。揭开裤腿,腿上也是青一块紫一块。
"这是怎么回事?"我的声音有些发抖,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怒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