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年,国家就放了一个大招!1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正式印发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这事,不像货币政策(比如降息降准)或财政政策(比如提高债务限额、发债、减税等)那么的立竿见影,进而让人热血沸腾,但,其持续发酵的威力却一点不容小觑。
野口悠纪雄在《失去的三十年》中就指出,日本失去30年,是因为当时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量是中国。这里面的关键是国企改革: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释放了巨大潜力,再加上中国拥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从而能生产出更物美价廉的商品,此前一直由日本支配的制造业市场,迅速被中国取代。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的公平竞争。一句话总结就是:自由竞争搞起来,效率高起来。两个字概括,就是:效率!这是一盘优化国内经济效率的大棋,是改革开放几十年后,一场进入深水区的变革,势必对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
地方保护主义的空间,将被大幅压缩
此前,一公募REITs募集规模创下按比例配售的新纪录。但在打包成为REITs产品前,该高速公路却持续亏损。一个重要原因是,2018年底前存在「断头路」,导致车流量较低。「断头路」问题解决之后,亏损幅度才不断收窄并走向盈利,这也是该项目得以REITs化的关键。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基建领域非常之多。这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即便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设置标准,进行地域保护。
比如,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在土地出让时违规设置竞买条件,搞定向出让,使得外地企业难以参与竞争;或者宁愿给大量补贴也不淘汰落后产能。
以前,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增量空间巨大,这么干,问题也不是很大,但经济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为它将国家大市场,切成了一个个零碎的市场,让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大打折扣,阻碍了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消灭地方保护主义。《指引》明确要求,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地方依法设定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要全部列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
未来,在「全国一张清单」的管理模式下,市场准入门槛被降低,「非禁即入」将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主旋律。戳这里,让园区招商找得准、引得来、留得住
地方会更加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进行发展,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而非一味的竞争。
当「有违公平竞争的政策优惠」退出之后,真正吸引企业投资的理由,就只有城市产业基础的「硬条件」和地方在营商环境和运营服务方面的「软条件」。还会推动地方政府转换角色、重塑政府职能、转变招商方式——从过去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奖补来吸引企业投资,向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职能、重视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优化转变。
所以,之前小明就指出,不必过于担心乱罚款、乱查封的现象,因为这种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无异于自己挖坑。
国央企,也要靠真正的实力参与竞争
继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后,去年12月19日,又一家新中央企业——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首家数据科技央企。
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经历多个阶段的重组整合,央企数量从196家一路减少到不足100家。但是,近几年新央企不断涌现出来。
与此同时,最近,沿用了许久的「一利五率」迎来了新变化:「营业现金比率」被换成了「营业收现率」。戳我,承接“一利五率”指标,稳增长,创效益
这,其实都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攻坚突破、国资国企布局优化调整加大力度的一个缩影。
过去,小明跟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房企高层交流时,他们经常说一句话:同样条件下,地产国央企的融资成本就比我们低几个点,这样还怎么竞争?
未来,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下,这种差距会不断缩小,所以,国央企也充满了危机感。
因为,未来,国央企不仅要跟高度市场化的民企竞争,地方保护主义破除之后,地方国企之间也要竞争。
这让不少国央企感到压力山大。但从数据上看,国央企,特别是地方国企可提升的空间确实还很大。
2017—2021年,国有企业资产增长了1.68倍,但资产收益却不尽如人意。2023年,全国国有企业(包括控股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仅1.4%。点这里,帮你盘清资产家底 · 掌握经营效益 · 加强资产监管
截至2023年末,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371.9万亿元。资产收益率提高0.3个百分点,就能带来1万多亿的增量,能极大解决土地出让金下滑导致的财政紧张。国央企深化改革提升效益至关重要。
近几年国央企动作频频,一边重组整合、聚焦主责主业;一边持续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甚至国央企做风投也变宽松了。随着《指引》的落地,这种趋势还会继续。未来,国央企也必须凭真本事参与市场竞争!
「大锅饭」和「铁饭碗」,将会被打破
针对过去人才流动存在的政策性障碍,《指引》第二十二条和二十三条明确,建设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这意味着,未来个人的职业发展自由度和空间会进一步增大。对国央企员工来说,进一步市场化,则意味着过去的「大锅饭」和「铁饭碗」将会被打破。
过去,也一直在提打破「铁交椅」、打破「大锅饭」,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如今,确实是动真格了。而且,与以往更多指向基层员工不同。这一轮直接瞄准了经理层/管理人员——根据国务院国资委部署,2025年底以前,国有企业将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以后要能者居之,你要是不行就下去。虽然末等调整并不意味着直接下岗或开除,但正常情况下,任谁也不想成为那个被调整的对象。
这种压力和不安,会倒逼管理人员/经理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随着《指引》的出台,以及《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加速制定,国央企原有的优势被削弱,以后必须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深化改革。盘清资产底数,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点此了解
最终落实到人上,一方面,是要强化正向激励,以便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另一方面,不想干事或者干不成事的人,就要为前者让路。
事实上,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近年来,围绕「员工能进能出」,国企不断加快实施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市场化用工制度;围绕「收入能增能减」,推动完善了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的分配机制。打破「铁交椅」、打破「大锅饭」,已是大势所趋。
去年,小明一朋友抱着进了国企就端上了铁碗饭的心思,费了很大的劲终于入职了一家地方国企。结果,过了几个月,他就感慨:以前是我想多了,国企的铁饭碗正在被肉眼可见的打破!
结 语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重要内容。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中央的决心是坚定的。《指引》这样影响深远的政策今年刚开年就发布,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一场系统而深刻的改革正呼啸而来。(作者:明源不动产研究院总编、首席研究员 艾振强)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