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世人皆知韩信因萧何而死。却不知道韩信死后,萧何的日子过得有多惨。
要不是萧何处处谨小慎微,怕是要步了韩信的后尘,无法善终。
当然,萧何也不是一开始就意识到危机的。韩信刚死的时候,他还大摆宴席。但是一位老者哭丧着脸高呼道:“大人,你都要大祸临头了,还是早早安排后事吧。”
那么,这老者为何这样说?萧何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庙前有一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简简单单10个字却道尽了韩信的一生。
“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当初韩信朝不保夕,漂母看不下去,每天给他点吃的,韩信这才不至于饿死。至于吕后,韩信正是死在她手中。
至于“一知己”则是指的萧何,韩信能得到刘邦重用,建功立业,名留青史,多亏了萧何。但是韩信之死,萧何也脱不开干系。
韩信起初是项梁的部下,但是跟随项梁一年,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项梁死后,他追随项羽,可惜依然不受重用。他多次向项羽献策,都被项羽无视了。
韩信一气之下,改投刘邦,结果依然是坐冷板凳,甚至混得还不如项羽那边。毕竟韩信在项羽那好歹是个郎中,但是到了刘邦这边,干脆变成了管仓库的小吏。
都说刘邦有识人之明,其实刘邦这辈子看走眼的时候多了去了,他遭人背叛不是一次两次了。真正有识人之明的其实是萧何。
萧何没事就喜欢在兵营里溜达,暗中观察,发掘人才 。结果他发现韩信这人不简单,于是向刘邦大力推荐韩信。
对于韩信的才能,刘邦是将信将疑的,但是看在萧何的面子上,给了个治粟都尉的官职。其实就是管粮草的,相当于后勤部长。
韩信见状直接炸毛了,连夜逃离。萧何得到消息,急忙骑马去追赶。这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听说韩信跑了,还没当回事,但是听说萧何跑了,顿时慌了。要知道刘邦其实就是个甩手掌柜,朝廷的运作,以及很多具体事情的安排,都靠萧何。没了萧何,他拿什么和项羽去争?
还好过了几个时辰,萧何带着韩信回来了。经过这一遭,韩信才第一次得到刘邦的重视,最终成长为一代“兵仙”。
可惜好景不长,项羽死后,刘邦开始做起“鸟尽弓藏”的事情了。他的首要目标便是韩信这位“兵仙”。
毕竟韩信有多恐怖,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如果韩信愿意,甚至可以让天下易主。
于是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策,摆了一出“鸿门宴”,轻而易举让韩信成了阶下囚。
不过刘邦却不敢杀韩信。毕竟天下人都知道,刘邦能击败项羽坐上皇位,全靠韩信。一旦杀了韩信,很可能会让那些功臣兔死狐悲,到时候他们会做出些什么就不好说了。
最终,韩信被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城的侯府之中。
刘邦虽然打算放韩信一马,但是有人却想要他的命。此人便是吕后。
自从沛县起兵以来,刘邦就没过几天安稳日子。他一开始是和秦军作战,后来又和项羽相争。等汉朝建立后,还要亲率大军去平定一个个异姓诸侯王。这就使得他无暇他顾,给了吕后在朝堂上扩展实力的机会。
刘邦比吕后大了不少,眼看时日无多了,不足为虑。对于想要大权独揽的吕后来说,韩信才是最大的威胁。
为此,吕后找来萧何。她谎称韩信打算与陈豨串联,意图谋反,希望萧何能配合自己除掉韩信。
虽然萧何与韩信私交不错,但是他与刘邦的关系更密切。更何况他是刘邦的臣子,于公于私他都该帮刘邦。
萧何相信了吕后的谎言,于是将韩信诱骗到宫中,再由吕后派人弄死。
一代“兵仙”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让人唏嘘不已。
老者警示:刘邦的封赏暗藏杀机
当刘邦得知韩信的死讯后,既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韩信总算死了,而且不是死在自己手里,也算是除掉了一个隐患。生气的则是吕后胆大妄为,竟然不事先请示就妄杀朝廷重臣。
此时的刘邦已经隐隐察觉到了吕后在朝堂上的布局,为此对她颇为忌惮。
不过他此时正忙着应付叛乱,还要处理异姓诸侯王,无暇他顾。只得佯装不知。
至于萧何,刘邦大手一挥:晋封萧何为相国,增加五千户食邑,同时给他安排500亲兵保护其安全。
一时间,萧何风光无二,成为了朝堂上最受瞩目的存在。每天都有人去萧何家中拜贺。
萧何见状,也很高兴。于是大摆宴席,款待拜贺的宾客。宾主之间,把酒言欢,其乐融融。
然而有个人的出现就显得格格不入了。此人名叫邵平,是当时德高望重的老者。邵平见识过人,但是生活困顿,萧何经常接济他。
邵平来到萧何府上,就开始哭丧起来:“相国大人,你已经大祸临头,还不自知。还是早点安排后事吧!”
邵平话声刚落,立刻有家丁模样的人走上前来,打算赶人。好在被萧何给制止住了。
萧何走上前来,拜了拜,问道:“先生此言是何意?”
邵平也不和他客气:“找个没人的地方,我们慢慢说。”
以萧何对邵平的了解,他会这么说,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和宾客们告罪一番,便和邵平匆匆离去。
二人落座后,邵平问萧何:“相国大人,你可曾想过,陛下为何要赐给你500亲兵?”
萧何也是个聪明人,经邵平一提醒,他立刻思考起来。
刘邦给他安排亲兵,说是因为当时叛乱不断,为了保护萧何的安全。可问题是,萧何这相国根本不会离开长安城,能有什么危险?
而且这500人也太多了点。别说500人,50人都有点多,二三十人倒是差不多。刘邦给他安排这么多亲兵,显然是另有所图。
但是刘邦到底是个啥意思?萧何一时想不明白,他只得向邵平求教。
邵平告诉萧何,刘邦这是对其起了疑心。萧何与韩信的关系不简单,韩信就是萧何举荐的。现在韩信谋反,那萧何是否也参与其间?
此外,韩信是被吕后、萧何二人害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萧何是吕后的人?刘邦不方便对吕后动手,但是断其羽翼总可以吧?到时候倒霉的就是萧何。
至于这500亲兵,说是为了保护萧何的安全,其实是用来监视萧何的一举一动。只要刘邦一句话,他们就可以将萧何擒到刘邦面前。
听完邵平的解释,萧何不得不感叹道:“陛下真的好算计呀,要不是有先生提醒,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明哲保身,萧何得以善终
邵平的一番话,彻底激发了萧何的求生欲。为求自保,萧何决定忍痛割爱,拒绝了刘邦的全部封赏。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拒绝掉那 500亲兵。
当然,这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萧何的理由是朝廷现在处处要用钱用人,做臣子的应该为国分忧。同时,他还捐出不少家财,供朝廷采买粮草辎重。
刘邦闻言,甭提多高兴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其狠狠地夸奖了一番。
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完。萧何明白此举只能解燃眉之急,既然刘邦已经对其起了疑心,迟早还会出招的。
为了以绝后患,萧何打算采取古人惯用的招数——自污。
说实话,这对萧何来说难度有点大。让他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情,他手到擒来。但是让他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他就一小白,生疏得不得了。
此后,忧国忧民的萧相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穷奢极欲的萧相国。
以至于到了最后,长安城的百姓都排着队去刘邦那里告御状。然而刘邦对此不怒反喜,他并没有处置萧何,而是将其训斥一番,让萧何去向百姓赔罪。
但是萧何的穷奢极欲都是演的,有时候他会不自觉地真情流露。
比如有一次,萧何听说长安城附近有的百姓没有田地耕种。于是他一时冲动,竟然上奏请求将上林苑的空地拿出来给百姓耕种。
刘邦闻言,一下子就怒了。上林苑可是皇家园林,也就是刘邦的私地。真要这么办了,吃亏的是刘邦,百姓们感激的反而是萧何。
刘邦越想越气,觉得萧何这是想要笼络人心,看样子所图不小。于是下旨将萧何关进大牢。
不过好在萧何为人厚道,平时又广结善缘。因此有不少人为他求情,其中不乏一些刘邦亲近之人。
刘邦原本就是一时冲动之举,加上这些人循循善诱的劝说,萧何最终得以重见天日。
经过这一遭,萧何是彻底被吓怕了。此后他谨小慎微,凡事必须请示刘邦,绝不敢妄自决断。此外,他做事滴水不漏,毫无破绽。这才能以善终。
都说伴君如伴虎,萧何的经历就足以说明一切。他为了汉朝可谓是呕心沥血、肝脑涂地,但是换来的却是皇帝的猜忌。到最后差点被处死,不得不颤颤巍巍地度过余生。
说实话,像他这样活着可太累了,倒不如做个普通人逍遥。
参考资料:
《史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