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底,南风窗的一篇文章《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了》激起水花,引起转发热潮。

文章以今年哈佛大学取消至少30门课程,其中大多是文科专业为引入点,罗列事实证明文科正在全球范围内遭遇缩减课程、停止招生、甚至全面取消的巨大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美国哈佛为代表的大学掀起文科削减潮时,英国这边也不太平了,它们纷纷对化学痛下杀手,而且这种风气还在不断蔓延。

究其根源,不管哈佛大学取消文科,还是赫尔大学关闭化学,它们背后都有同样的困境:财务危机。

01

— 湾妈看世界 —

英国多所大学砍掉化学系

哈佛大学是去年9月底宣布取消至少20个系、30多门秋季课程,其中文科是重灾区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哈佛大学之前,英国赫尔大学化学系主任蒂姆·普赖尔 (Tim Prior )7月就在领英上表明该大学已经提议关闭化学系的消息并呼吁校友反对这一决策。

12月初多方外媒宣称,赫尔大学已确认将关闭其化学系。

2024年早些时候,赫尔大学化学系就被要求研发一套新的课程计划以便于吸引更多学生前来就读,可这一切只有空谈,没有实践,不久后,大学决定直接取消两个招收大量海外学生的化学硕士课程。

如今确认关闭化学系后,化学专业的学生被告知,教学只能维持一年。

即所有本科化学课程的教学将在2024-2025学年结束时,全面停止,这造成的后果将是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学位课程。

赫尔大学在Q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16,看似综排不高,它却是英格兰第14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液晶显示材料工业化的发源地,它的所在地是英国最大的化学制造中心之一。

该校曾获得“国家历史性化学里程奖”,多位总理、首相、知名企业家等政商文名流毕业于此,202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吉多·W·因本斯曾在这里就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校的化学系是其强项,在《卫报》的《2024年大学指南》位居英国第4,为何享有很高的声誉的古老大学会关闭化学系?

学校发布声明称,化学系招生困难,尤其是海外申请人数大幅减少。

英国和国际学生对其没有太多需求,大学开设化学课程没有经济或教育可持续性。

即便学校多年来一直试图扭转局面,依然以失败告终。

经过协商,大学理事会已经同意一系列有助于维持大学财务可持续性的建议。

包括将艺术、文化和教育学院与商学院、法律和政治学院合并,学院数量也从之前的17个减少到11个,其次就是关闭化学系。

英国赫尔大学关闭化学系不是个例,在该校之前,英国多所高校的化学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2024年2月,英国阿斯顿大学宣布,由于“教育重点和安排的变化”,计划从2025年9月其关闭化学学士和应用化学学士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关闭的真实原因多半与资金密切相关。

阿斯顿大学化学讲师斯蒂芬·沃拉尔(Stephen Worrall)透露称,化学教学本身很昂贵,大学招收每位化学专业学生所获得的补贴远高于其他任何学科,但这并不够。

阿斯顿大学提议关闭本科化学课程,只提供化学硕士学位,遭到化学系教职员工的强烈反对。

早期除了这项提议外,阿斯顿大学还同时实施了一项自愿离职计划,多名化学系员工选择离职,学校也在鼓动裁员,约三分之一的员工面临失业的危险。

做出裁员计划的还有哈德斯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该校的化学和化学工程部门2023年夏天就失去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学术人员,其中许多是被裁员或自愿裁员的。

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化学系主任卡尔·海明 (Karl Hemming)说:

“本科生学费保持不变,员工成本(工资、养老金)、非员工成本(能源账单、设备)均有所增加。

因为实验室科目成本本来就很高,学费冻结、成本增加和学生人数下降共同导致应用科学学院出现赤字,2023年夏天,学院通过削减化学、法医学和化学工程方面的员工来解决这一问题。”

雷丁大学是2024年第三个宣布可能关闭化学系的大学。

此前该校称将在2025年8月关闭,但10月又提议将化学系转移到药学院,11月则表示决定暂时保留化学系。

不过该校仍然将停止招收理学硕士 (MSc) 和化学硕士 (MChem) 课程的学生,并且只支持与健康专业、牙科、护理和药学相关的化学研究。

多位学者警告称,如果英国高等教育部门不解决财务问题,未来关闭化学系将变得司空见惯。

化学是应对全球挑战(如实现净零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学科。

皇家化学会主席安妮特·多赫蒂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关闭化学部门就像拆除联排别墅的中间房子,化学系带来的连锁反应终会延伸到STEM部门,长期来看,关停会破坏英国的长期科学发展。

关闭化学系就像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整个大学财政状况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其他学科部分或早或晚都会面临关停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 湾妈看世界 —

理科进入危机时代的背后

就业艰难期,年轻一代抛弃乌托邦式幻想,文科随之迎来全球性倒闭潮,所有人见怪不怪,但化学这一理科专业的危机重重,还是让不少人为之吃惊。

其实不仅是化学这一个专业,多个理科专业也在步入危机时代。

据统计,自2019-2020学年以来,英国大学提供的化学本科学位课程数量下降了26%,同样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位数量也下降了近15%,物理学和天文学课程数量下降了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UCAS的数据也发现,2019年至2024年,英国化学专业的入学人数下降了4%,生物科学则是5%。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认可的课程数量在过去五年中下降了 8%,从 417 门减少到 383 门。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理科学位的成本比人文学科更高,理科的投资成本并不仅仅是毕业后在意的回报率,更重要的是学校前期也有大额投入。

一个是高额实验室设备的成本投入;

理科学位课程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操作,尤其是化学专业。

学生要使用各种精密实验室设备,比如显微镜、光谱仪、质谱仪、离心机等,这些设备对于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研究至关重要。

但它们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价格又昂贵,维护成本也高,需要定期校准和保养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另外实验室建设成本更高,以化学实验室为例,既要考虑通风系统,又要有安全防护措施,这标准远高于普通教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个是实验耗材量大。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如试管、烧杯、滴定管、培养皿、滤纸等,耗材种类繁多且用量大,许多化学试剂、生物试剂等价格较高,尤其是那些纯度高、稳定性好、用途特殊的试剂。

理科专业学生可能还需要参与到各种科研项目、实验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往往需要额外的资金支持。

相比人文学科,更侧重于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所需物资较少,成本也低。

在英国,化学这类昂贵的理科专业主要依赖于学费和资助,但这两个收入来源如今都步履维艰。

因为政治因素、签证变化、学费的上涨等原因,英国最大的摇钱树国际生人数下降十分厉害。

与2022-23 年相比,2023-34年英国大学的学生数量下降了40%以上,国际生的下滑剥夺了大学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英国大学的其他资金来源也相当匮乏,英国政府对每位学生的高等教育支出低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英国的资助机构只承担80%的科研成本,剩下的部分由大学自行负责。

内外患交加,进一步加速了英国高校的财政赤字。

英国高等教育监管机构学生办公室(OfS )最新研究预测,到2025-26年,英国72%的大学将出现赤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政危机面前,顶尖大学有源源不断的生源来维持生计,而困在生存线的普通大学极有可能因招不到足够的数量而深陷泥潭。

美国,就是一个例证。

03

— 湾妈看世界 —

被“钱”困住的美国大学

自2016年以来,美国每个州均有大学关闭。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过去10年关闭的大学数量约为200所,与前10年相比增加了四倍。

美国在2023年有14所非营利性四年制大学宣布关闭。

许多学校还未从疫情中缓过神来,又遭遇通货膨胀,再加上学校要靠学费来维持生计,如果仅是国内学生,没有足够国际生,极有可能赔钱。

另外,美国的公立校完全依赖州政府的拨款。

而美国各州又都在削减各公立校的经费,裁员、调整某些入读率低的专业,甚至关闭校区等成了一些公立校平衡预算的惯常操作。

比如美国最知名的公立教育系统之一的威斯康星大学,包括2所研究型大学、11所综合性大学及13所社区学院。

它在2023年10月就关闭了普拉特维尔里奇兰分校,密尔沃基分校的华盛顿县校区和奥什科什分校的丰迪拉克校区都将结束现场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全球都处于经济下行期,普通大学扛不住,连不少知名大学都有财政危机的风险。

几周前,一向是美国最富有的大学之一——布朗大学开始“哭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称正面临4600万美元的结构性赤字,如果不进行干预,赤字还可能会增长到9000多万美元。

造成赤字的背后,本科生人数、经济援助增加以及工资上涨是关键因素。

为了缓解困境,布朗大学计划限制教职员工的增长,减少博士招生,控制运营费用,扩招硕士和在线学习的学生。

在布朗之前,芝大在2023年就表示面临2.39亿美元的预算缺口,它捐赠基金市场价值远低于同类学校,今年5月财务评级被下调至负面。

学校不得不采取降薪、减少科研经费或是部分专业被砍等的办法来自救,甚至今年还为参加过芝大夏校的学生开辟了特殊通道。

即便是哈佛大学也难逃财务的影响,它在《2024美国大学财务状况评级榜单》评级从 A+降到 A。

前文提到削减至少20个系、30多门课程也是为维持生计。

04

— 湾妈看世界 —

中国留学生,机遇与危机并存

主流留学国家因为财务危机,进而砍掉需求量低或是成本过高的专业,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危机中的学校为弥补财务窟窿,会对国际生大开国门,吸引大量国际生来就读。

比如芝加哥大学特意为夏校学生开设早申通道,就是个缓兵之计。

还有学校早早发放offer,也不失为一种表态。

同时为了留住国际生,让学校长远发展,部分专业虽会被削减或是合并充足,但整体来看设置可能会向着更合理或是以社会需求为主的方向发展。

尤其是当文凭贬值呼声遍地的时候,学校开设的专业会既注重专业学习,也会培养工作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坏消息是,留学越来越贵。

国际生学费作为海外大学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学费大涨是无法避免的。

美国每年涨幅达到3%到5%,英国随着通胀率的上升,各专业的学费极有可能会继续上调。

未来想要送孩子出国深造,就得提前做好经济储备,避免断供问题的发生。

另外从概率上而言,顶尖名校有财务危机,因为有学术实力和良好声誉傍身,倒闭的风险是比较小的,早早走向绝境的往往是那些综排靠后、综合实力不强的学校。

但这会进一步加剧竞争,因为优质资源永远是稀缺性的,大家争相恐后抢占好学校的录取名额。

但名额有限,好学校的门槛会不断抬高,名校热门专业会更加火热,未来进顶尖名校依然难度很高。

留学家庭对于海外大学的停招、倒闭无法掌控,能够做的就是扎扎实实提升实力,让孩子有机会坐上台桌参与竞争游戏。

另外理性选校会愈加重要,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常规项目之外,它的财务状况都要纳入考量范畴。

留学,将是一场长期的信息战与认知战。

学会甄别信息、做好精力管理与财务准备,前路才会更加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