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手里的铁饭碗,以后可能没那么“铁”了。

最近北师大有团队研究发现,等到2035年,将会有150万小学老师过剩,37万初中老师过剩。

老师数量太多,打碎铁饭碗自然也成了大趋势,现在很多省市都行动了起来,开始引入教师退出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好的铁饭碗,为什么要没了?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将成大势所趋?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打碎铁饭碗

打碎铁饭碗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5年来教育类相关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以教师为职业目标的越来越多。

具体来看,普通本科院校教育学门类毕业生数量,已经从2017年的14.19万人,增长到了2021年的18.43万人,涨了30%。

与此同时,选择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也越来越多,2012年报名考试的还只有17.2万人,等到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265万人,暴涨了74倍。

然而,教师数量越来越多的背后,是学生数量正变得越来越少。

这笔账很好算,从2002年到2018年,我国的出生人口基本维持在1500万到1600万的水平。

但从2019年开始,形势变了——出生人口跌破1500万,甚至2022年还首次出现负增长,自1961年以来,中国人口首次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基本都是3-4岁,于是我们按照这个时间线推算,就能算出未来的学生数量变化:

从2022年-2023年开始,幼儿园就会遇到招生难的问题,等到2025年左右,小学也会遇到类似情况,之后就是2031年的初中、2034年的高中,都会出现明显的生源减少。

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大家可能都知道,最近几年很多地方的幼儿园被曝出掀起关闭潮,之前家长彻夜排队只为入园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幼儿园为了招生绞尽脑汁。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时间里,幼儿园数量减少了2万多所,其中仅2023年1年,就有14800多所幼儿园关门大吉。

而这意味着,人口减少很可能将带来教育系统的全面大洗牌,铁饭碗自然也不再牢不可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末位淘汰要来了?

末位淘汰要来了?

事实上,教师行业打碎铁饭碗的消息早已有之,并且相当一部分地区都在试着引入教师退出机制

就在1年前,北京丰台区发布了一份“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正在研究教师退出机制,对于考核不合格、在编不在岗的教师,将进行调岗和辞退处理。

另外像是浙江宁波、贵州贵阳等地,都曾表态要研究教师退出机制。

教师退出机制,其实说白了就是现在很多私企的“末位淘汰制”。

教师数量过剩,必须要减少,应该谁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谁另谋高就呢?

答案显而易见,谁干得更好留下,谁干得差就要走人。

比如北京丰台区发布的这份文件,里面就明确提到,需要调岗和辞退处理基本是两类——考核不合格,或者是在编不在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打碎铁饭碗的可能不只有教师,该来的终究会来。

2023年3月份的时候,国家专门下达了命令,要统一执行精简5%编制的目标,别提“铁饭碗”了,就连“金饭碗”也是照砸不误。

其中北京是把目标对准了金融、科技等领域,上海则是从基层的街镇和城中村先下手,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进行优化调整,精简人员编制。

教师何去何从?

教师何去何从?

关于教师的未来,我们隔壁邻居日韩的情况很有参考意义。

无论日本还是韩国,老龄化问题都比我们更严重,2022年韩国就有消息传出,首尔有高中因为招不到学生被迫关闭。

日本则更夸张,2023年被曝出,因为生源紧张,有200多所大学面临倒闭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生源不足,日本和韩国的老师去哪了呢?

答案是多所学校合并,比如说以前是县下所辖的乡镇学校,就被合并到县里,给老师们找一个新学校。

但这里问题出现了,可能以前县里学校本就有50个老师,经过合并之后,老师数量变成了100个,还是过剩该咋办?

所以学校合并的同时,往往是相当一部分老师需要调岗,比如之前教的是主科,那么以后可能要调整到美术,改教副科,亦或是直接被调去管理图书馆,去社区当参与社会活动,相当于变相转行。

比如之前韩国就有报道,有些本来在幼儿园教小孩的幼师,被调去了老年大学教大爷大妈。

当然了,以我们的实际情况,可能不止于如此,更大概率会让大家更改自己的教学科目。

原因是,现在语数英等老师的人数严重过剩,艺术、体育、科学等小学科的老师却不够,肯定是需要平衡的。

相较于被调去老年大学,这样的结果大家应该也要容易接受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铁饭碗”,现在已经到了要打碎的时候。

姑且不提会不会真的实行末位淘汰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教育行业越来越卷是必然的结果。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