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担任过江西省新余市市长、市委书记,退休多年,已75岁高龄的汪德和主动投案。

3月25日,江西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原江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汪德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今年以来,已有多名厅官主动投案,向组织交代问题,彰显了反腐败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

多名曾主政新余的官员被查

公开履历显示,汪德和,1950年1月生,江西鄱阳人, 早年担任过江西省广丰卷烟厂厂长,广丰县委副书记,县长,上饶市副市长,宜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2003年8月,汪德和出任新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4年1月出任新余市长,2006年5月升任新余市委书记,至2009年12月卸任,任职新余6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汪德和资料图,其于2010年已退居二线

新余是江西省面积最小的设区市,地处南昌、长沙两座省会之间。据媒体披露,在新余任上,汪德和最为瞩目的政绩是引入赛维LDK。他在这个以钢铁为支柱的赣西小城力推光伏产业,力排众议,以“豪赌”姿态押注光伏产业,无偿划拨土地、注资2亿元引入赛维公司,新余后来形成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新余人均财政收入一度超过南昌,位居全省第一,缔造光伏产业神话的赛维掌门人也成为彼时中国最年轻的新能源首富。

然而,新余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为新余经济贡献GDP较多的新余钢铁、新余发电厂、赛维LDK等,同时也被新余人认为是污染大户,“干部家里喝的都是桶装水,不敢喝自来水。”

汪德和离开新余之后,因全球光伏产业步入寒冬,赛维生存状况每况愈下,至2015年11月,江西赛维LDK的破产重整方案启动。

2010年2月,60岁的汪德和退居二线,担任江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后辞职下海,担任中国金融国际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主席,至2015年6月不再担任董事会主席。而今75岁高龄主动投案。

近年来,多名曾担任过新余党政“一把手”的官员落马。

去年6月,同样曾担任过新余市市长、市委书记,已71岁的洪礼和被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洪礼和资料图,其被查时已71岁

洪礼和1953年11月生,江西余干人,早年在江西省政府工作了17年,官至江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1999年底,洪礼和调任新余市委副书记,后任职代市长、市长,2001年底出任新余市委书记,2003年1月卸任,任职新余3年,后历任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江西省政府副省长,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7年1月卸任。

此前,曾担任新余市委书记的潘逸阳、李安泽,曾担任新余市市长的丛文景、王平等多人已被查。其中,李安泽曾在汪德和担任新余市委书记时任职市长,后接棒汪德和任职新余市委书记,2014年8月在江西省发改委主任的任上被查。

近期多名厅官主动投案

汪德和主动投案,与江西加强警示教育,深化一体推进“三不腐”密切相关。

最新一期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江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马森述署名文章《持续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一体推进“三不腐”》。文章指出,开展警示教育,不能千篇一律、照本宣科,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用好身边人身边事“活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江西坚持统筹做好查办案件前后半篇文章,从立案之初就同步谋划警示教育,让“剧中人”说“剧中事”。印发典型案例通报,既通报突出问题,又深刻揭示政治危害和社会影响,让党员干部入脑入心、对照检视。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巡视反馈等,分地区、分领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召开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省市县乡1.8万余人同上一堂纪律教育课,当天就有10人主动投案。

公开信息显示,马森述所披露的10人主动投案,是于2024年6月3日以视频形式召开的江西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在各设区市、县(市、区)和赣江新区设分会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江西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现场

近期除了汪德和,中纪委官网显示,全国还有多名厅官主动投案:

3月24日,贵州省铜仁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肖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贵州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3月21日,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启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安徽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3月16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王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3月15日,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汤筱疏涉嫌严重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浙江省监委监察调查。

中纪委官网日前刊文指出,在严惩严治的强大震慑下,步入歧途者当迷途知返,主动投案才是唯一正道。“我感到十分害怕,担心问题暴露,经常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常常在半夜梦见自己被纪检监察机关带走而吓出一身冷汗。”一些问题干部表示,选择主动投案是因为在一严到底的态势下无处可藏。高压震慑下,许多问题干部抛弃侥幸心理,认清搞了腐败藏不住、躲不了的现实,选择相信组织、主动交代问题。

南都记者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