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听上去是不是让人有点心头一震?脑梗这两个字,如今听得越来越频繁,可每次发生在某个人身上,家属朋友往往都说“好好的怎么就脑梗了?”“前两天还精神着呢”“哪有什么征兆啊”。
但作为一个在医院干了一辈子的医生,我必须说一句大实话:脑梗,从来都不是突然发生的病,它是身体发出的无数个信号被忽视之后,才一步步积累成的“爆发点”。人,不会无缘无故得脑梗。
我就想告诉你这样一件事:脑梗不是偶然,它是身体“长期积怨”的结果。我会根据我这些年在临床上积累的经验,总结出“易患脑梗的人,往往有的4个原因”。

晚上吹空调睡觉不盖被子
很多人没想到,脑梗这种大病,竟然和晚上睡觉冷不冷有关系。我记得我在医院值夜班那会儿,就碰到过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早上七点多突然头晕、口齿不清,被家人紧急送来。检查发现,是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属于典型的缺血性脑梗。
问他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他说有点血压高,平时也还控制得挺好,前一天晚上也没喝酒、没熬夜,就是空调开得太低,人又困得没盖被子。

这个情况,在临床上其实不少见。人晚上体温本来就下降,再加上空调直吹,尤其是腹部、腰部、腿部都暴露在外,身体会本能地让血管收缩来保温。
小血管收缩了不要紧,但脑部那些细小动脉本来就狭窄、敏感,一受冷收缩,血流就会减慢,特别是血液里如果还有点小斑块、小血栓,那这时候就最容易“卡壳”。
所以你看,有些人明明白天挺精神,早上起来突发脑梗,其实根源就在睡觉这几个小时里。尤其是年纪一上来,血管弹性本就不如年轻时,哪怕只是一晚没盖被子,也可能让身体付出惨重代价。这也再次提醒咱们,空调房不是避风港,保暖不能马虎。

常年缺乏咀嚼
谁能想到,吃东西不用力嚼,竟然也跟脑梗扯上了关系?这个案例我印象特别深,是个年纪在六十岁上下的老人,退休后就不太喜欢做饭,喜欢吃粥、软面条、蛋羹这类东西,说是“省事省牙”。
时间久了,下颌骨都没多少力气了,说话含糊,思维也开始慢。来看病那天,手脚已经开始不太灵活,查完发现已经是轻度脑梗,幸好发现早。
我给他做完基础检查后,建议他做了颈动脉彩超,结果发现双侧颈动脉内膜已经有明显增厚,部分斑块形成。这还不是最要紧的,重要的是他做脑部灌注检查时,发现脑部局部血流灌注偏低。这个结果其实跟他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人的咀嚼,不只是为了把食物嚼碎,它还是一种通过颌面肌肉活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的“运动”。咀嚼时,面部神经、血管会被轻微刺激,反过来对大脑皮层起到“唤醒”和“养护”的作用。特别是对额叶、海马体这些负责记忆、判断和情绪的区域,咀嚼能改善它们的供血状态。
长期不咀嚼,等于让脑部“缺乏训练”,再加上老年人本身就容易脑供血不足,这就是脑梗一步步靠近的过程。
所以说,“懒得嚼”不是小事。别觉得喝粥吃蛋是养生,年纪越大,越要吃些需要咀嚼的食物,哪怕是咬青菜、咬粗粮饼干,对大脑都是在“锻炼血管”。

情绪总是“压在心口”
有一种人,不吵架不发火,也不倾诉、不表达。所有的委屈、怒气、不甘,全都憋在心里。这类人我在医院见得太多了,往往看上去挺坚强、挺沉稳,其实身体早已是“沉默的火山”。
我接触过一个案例,是位50多岁的女性,每天照顾家人、管孩子、还要操心老公,整个人看上去挺能干,可她自己来医院的时候,已经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了——就是那种几分钟手脚麻、说不出话,但很快又恢复的情况。
她自己说也没啥毛病,就是这段时间压力大。可我们一查,血脂高、血压不稳,关键是脑血流速度慢、血管弹性差。

后来我了解了一下,她长期不吃早饭,晚饭吃很多,情绪经常积压,从不主动求助。医学上早就有共识:长期负面情绪,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导致血管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而大脑作为最“挑剔”的器官,对血流的需求非常精细,一旦供血跟不上,哪怕暂时没发病,血管也在一步步老化、堵塞。
所以啊,人年纪大了,要学会“情绪排毒”。哭一哭、说一说、写一写、散散步、找人倾诉,都是给身体减压的方式。情绪不出口,血管就受苦,久而久之,“沉默的人”最容易被脑梗“选中”。

不规律排便
有些人总以为排便慢点、两天一次不算啥,但我真见过因为便秘严重引发脑梗的患者。这可不是吓人,是临床上真存在。
记得有位六十出头的老人家,本身有高血压,一直吃降压药,控制得还行。但他便秘特别严重,有时三天才拉一次,一拉就是半小时起跳。结果某天早上,他在厕所蹲着蹲着突然晕倒了,等送到急诊,已经是脑干梗死,命保住了,但人却再也不能说话了。

为什么排便跟脑梗能扯上关系?其实很简单。便秘严重时,人会用力屏气增加腹压,这种用力过程会引起“Valsalva反应”,也就是瞬间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变化甚至脑血流动力学紊乱。
尤其是本身血管已经有斑块、有狭窄的人,这种瞬间的血压波动,就可能把已经“岌岌可危”的小血管压得闭塞。
所以,我一直提醒身边的老人,便秘不是小问题,排便一定不能靠“使劲蹲”。多吃膳食纤维、保证足够水分、适当走动、养成规律排便习惯,都是在保护脑血管。

人不会无缘无故得脑梗,这句话我说一百遍都不嫌多。它从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而是无数个生活中的“细节疏忽”拼出来的恶果。别以为躺空调不盖被子、吃饭不嚼、闷着情绪不发、排便不通畅只是小事,这些“看上去无害”的行为,才是真正一天天把血管推向梗死的罪魁祸首。
脑梗不是天灾,是人为,是疏忽,是你一次次“没关系”的结果。如果你能早点意识到这些身体的小信号,早点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就能替自己把那道防线守住,哪怕已经有了高血压、血脂高、动脉硬化,你也有办法把它稳住,不让它越界成“脑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易患脑梗的原因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马莉,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4-08-19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