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的红海,正成为全球最危险的“火药桶”。也门胡塞武装与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的激烈交锋,让这片承载全球12%贸易量的战略水域硝烟弥漫。短短72小时内,胡塞武装连续四次宣布对“杜鲁门”号发动导弹与无人机袭击,而美军则坚称航母“毫发无伤”,双方隔空博弈的背后,一场可能改写中东格局的军事危机正在发酵……

一切始于3月15日特朗普政府的一声令下。重返白宫后,这位以“强硬”著称的总统突然对胡塞武装展开大规模空袭,目标直指其领导层驻地、军事基地和防空系统。五角大楼称,这是为了“恢复红海航道安全”,但胡塞武装控制的卫生部门数据显示,空袭已造成至少53名平民死亡。次日,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通过电视声明打响反击第一枪:18枚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一架无人机扑向“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宣称这是对美军“屠杀平民”的报复。

然而,这场“复仇”仅仅是开端。3月17日至19日,胡塞武装以近乎“疯狂”的频率连续发动三次袭击。从红海北部到曼德海峡,两枚巡航导弹与两架无人机、一枚导弹与四架无人机、再到多枚导弹与无人机的组合攻击……每一次袭击都伴随着萨雷亚的强硬声明:“只要侵略不停止,打击就不会终止。” 而美军则始终否认航母受损,称F-16与F-18战机击落了11架无人机,并监控到一枚“飞行失败”坠海的导弹。
这场“罗生门”般的攻防战,实则暗藏玄机。对胡塞武装而言,高调宣布袭击美军航母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心理战——即便导弹未能命中目标,也能通过舆论压力动摇美军士气。正如其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所言:“我们要让美国知道,每一艘进入红海的军舰都会成为靶子。” 而美军坚称“航母无恙”的背后,则是为了维护其“不可战胜”的神话。毕竟,2024年“杜鲁门”号曾因遭胡塞武装袭击导致舰载机坠毁,甚至因撞船事故撤换舰长,此次若再被证实受创,恐将重创美国海军威望。
但特朗普政府的反应,让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空袭次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便放话“打击将延续到胡塞武装丧失威胁能力”,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更威胁“不停止攻击就持续报复”。这种“以暴制暴”的策略,恰恰落入胡塞武装“以升级应对升级”的陷阱——3月19日,第四波袭击接踵而至,萨雷亚宣布“72小时内第四次打击成功”,并警告“美军每发动一次空袭,我们就会还以十倍力度”。
深究这场危机的根源,红海控制权之争才是核心。胡塞武装近年通过袭扰商船,间接赋予伊朗对这条黄金水道的“软控制”,而美国打击胡塞武装,既能削弱德黑兰的影响力,又能为盟友以色列打通贸易命脉。但特朗普的“军事豪赌”风险极高:胡塞武装并非孤立无援,其背后若隐若现的伊朗支持,使得每一次美军空袭都可能演变为与德黑兰的直接对抗。尽管伊朗表面宣称与胡塞武装“无关”,却同时警告美国“若敢对伊朗动武,必将遭到毁灭性反击”。
国际社会的焦虑正在蔓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紧急呼吁“最大程度克制”,中俄敦促停火对话,而黎巴嫩真主党与巴勒斯坦哈马斯则谴责美国“违反国际法”。但现实是,胡塞武装已将对美以船只的“禁航令”扩大至整个红海,航运保险费率暴涨300%,全球供应链再添变数。更令人忧心的是,美军被曝在空袭中动用“斩首”战术,针对胡塞领导人实施定点清除,这种激化矛盾的策略,可能迫使胡塞武装采取更极端手段。

此刻的红海,仿佛一根被点燃的引信。胡塞武装的导弹与无人机仍在呼啸,美军航母战斗群的火控雷达持续锁定目标,而伊朗的舰艇正在阿曼湾游弋……当“不对称战争”遇上“超级大国尊严”,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灾难性连锁反应。或许正如也门民众在社交媒体上的悲鸣:“大国的博弈场,何时才能不再是平民的坟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