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将于5月起正式施行。前不久备受关注的“层高不低于3米”的要求,就来自这份标准。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立足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注重提升居民居住体验。
即将实施的新标准,除了明确新建住宅建筑的层高提升为“不低于3.00米”外,还要求每套住宅都有满足日照标准的房间。
在住宅隔声和噪声指标方面,规范提高了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与相邻房间之间墙、楼板的隔声性能要求,提高了建筑外窗的隔声性能,并规定了建筑设备,如电梯、水泵等传播至卧室起居室内的建筑设备结构噪声限值。
此外,《住宅项目规范》还将电梯设置提升为4层及以上要设置电梯。
对3月31日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落地,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就三大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了评论∶
1、新政实施时,会不会出现建安成本增加,推升房价,减少单个项目的建筑套数等问题?
新的住宅项目规范,比如层高从2.8米提高到3米,提高隔声指标和隔声性能等等,确实可能会增加建筑成本,但一方面,随着智能建造水平提高、造楼机、机器人、装配式的应用,也能够减少成本,仅仅从层高提高20厘米等标准的提升就说未来房价一定会高,这个不一定;另一方面,现在及以后建造出来的好房子,产品品质更高了,价格比同区域其他可比房源价格略提高也正常。就像买汽车,有的价格在10万以下,有的在20万,还有50万以上的豪车。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大宗商品属性,也必然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样,会存在品质差异的加成
而且,根据我们的调研,现在市场上新房的购买人群主要就是改善型需求,他们对居住品质、配套、质量等要求提升了,也就是住房消费升级了,愿意为高品质、为货真价实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新的住宅项目规范,他的导向就是要让居民的居住消费体验和福利更好,只要在层高、隔声、降噪、安全等方面的投入是切实为百姓考虑的,我觉得一定程度的价格提高,是能够接受。另外,能卖的套数不一定减少,一方面总户数是确定的,这个在土地出让的时候就可以确定计算出来;另一方面,现在新房的密度、高度降低了,可以容忍每层增加几厘米。
2、新规是否造成对存量在售项目的冲击?
从2023年开始,刚需大多数开始转向二手住房和租赁居住,新房市场开始主要面向改善型住房需求。近年来,新房市场供给的项目,基本上开始向配套完善、品质优越、服务良好、功能先进的“好房子”靠拢。很多改善型产品,特别是一些低密度的项目,已经开始试行3米层高了,已经在层高、隔声、降噪、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服务一老一小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甚至开始内卷式竞争了。
另外,要注意的是,新规是底线指标,即将住房建筑标准拔高了,对所有买新房的人群利好,而市场上已经面世的改善型住房,开发商竞争或内卷的是“上限指标”,或高限指标,即已经超越了底线指标,所以影响并不是很大。
3、新标准的发布,将会对我国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新标准的发布,最大的影响就是激发大家改善住房的愿望,促进换房需求。
2023年以来,新建商品房市场已经是改善型需求主导了,但符合改善需求的房源比较少。现在新的标准发布以后,相当于把住房消费的底线标准拉高了,好产品供给出来以后,会产生示范效应,从而带动换房,包括本不打算换房的人群,也因为看到了综合品质更高,但价格更适宜的新房产品,从而驱动改善居住。同时,也让市场上的产品供给更加多元多样,可供大家选择。
换房需求释放出来以后,会带动二手房挂牌,这对于新市民、年轻人上车是有帮助的。毕竟很多二手房单价低、总价低,这是他们实现住房的一个可行的、低成本路径。上车以后,由于住房消费成本低,不影响生活消费,更有动力在未来改善住房,购置高品质的好房子,从而带动构建先租后买、先小后大,先上车后改善、逐步提升居住福利的梯度购房消费模式,这是我国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也是房地产的新模式。
来源: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
--THE END--
本刊法律顾问:广东南国德赛律师事务所 谢炎燊、陈慧霞
本刊文章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刊发表文字、图片作品并不代表本刊立场观点/部分采用稿件因故无法联系作者,如有侵权请移步后台联系删除。
目前已有超万人加入房导俱乐部群。进群请扫描以上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微信号:fangcnet2020),并备注公司、职位和姓名,即可直接申请进群,不备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过申请!感谢配合!
2025,广州11区将这样干→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稳住楼市股市!
黄埔重磅!海丝城获批,片区内多个旧改进度集体刷新
城市客厅大咖说|大手笔投入!临空经济宜居“新风口”来了
超750亿!天河绢麻厂地块打响收官之战,5.1万/平成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