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网易新闻

北大教授吴飞提议恢复土葬:土葬是人最后的体面,火葬把人当垃圾

2024-02-19 11:09:29
网易号: 一度倾城

生死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命题,应该以一种平静和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我们的身体是父母赐予的,因此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和珍惜它。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生死是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循环过程,是生命生长和衰亡的必然结果。

在人们去世后,通常会选择进行火化,并将骨灰安放在小盒子中。近来,在公开场合谈论生死的现象愈发普遍,引发了关于土葬的讨论。北大哲学系教授吴飞是土葬的倡导者,他的观点重新将土葬带回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生活在农村的吴飞并没有幸福的童年,与城市孩子相比,他的受教育机会非常有限。父母认为,简单的识字和算术就足够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农村孩子的出路并不在书本里。命运似乎对吴飞另眼相待。

随着步入学校的脚步,吴飞的人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仿佛是学识和知识的海洋对他敞开了大门。课本成了他的好友,知识成了他的追求。在书的世界里,吴飞找到了无限的乐趣和满足感,他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学习,因为他在书中找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谜团的答案。

父母或许从未想过,他们送入学堂的那个孩子会变得如此渴望知识。他们的决定改变了吴飞的一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拥有了追求梦想的勇气和能力。

1992年,吴飞的人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他被北京大学录取,这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学府。吴飞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功考取了这所名校,并开始了社会学专业的学习。在校期间,他对知识的渴求和珍惜让他每天都与书本为伴,沉浸在学术的海洋中。

毕业后,吴飞选择了继续深造,他进入了北大哲学系攻读哲学专业。北大哲学系在国内享有盛誉,能够在这里学习是吴飞感到非常荣幸的一件事。他的研究导师是王守常,一个在学术界颇有声望的教授。在研究哲学的同时,吴飞也开始涉足各种宗教知识,对于宗教的探索成为了他学术生涯中的重要一部分。

为了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吴飞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在这里,他有幸遇到了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阿瑟·克莱曼,并从他身上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段留学经历不仅丰富了吴飞的学术背景,也为他的人生和学术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005年,吴飞离开美国回到中国,重新回到了北京大学,并在博士后流动站专心从事研究工作。他的研究主题是宗教与宗教人类学,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多个学术平台上,成为了学术界的一颗新星。

2007年,吴飞偶然接触到了《周礼》,这本古籍让他对哲学思想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同时,在阅读张闻远的作品时,他对中国的丧葬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对当前实行的丧葬方式提出自己的疑问。

孔子的这句名言,“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死和家族传承的思考。

对于中国人来说,家乡的土地承载着血脉的延续和家族的情感纽带,因此,土葬一直被视为一种尊重祖先、延续传统的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人们相信逝者的灵魂会回归故土,与家族的根连结在一起,这种深深植根于心的思想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认同。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土葬方式逐渐受到了挑战。火葬作为一种更加节约资源和环保的埋葬方式逐渐流行起来,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人们开始认为火葬能够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疾病的传播,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环保理念。

对于吴飞来说,传统的土葬方式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他认为,土葬不仅是一种埋葬方式,更是中国文化中家族传承和血脉延续的象征。

即使在现代社会,落叶归根的理念依然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土葬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传统。而且,他指出火葬也并非完全节约土地资源,因为骨灰盒埋葬同样需要一定的土地空间。

吴飞的观点挑战了现代社会对于火葬的普遍认知,他试图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尽管火葬有其科学合理性,但土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连结不可忽视。

除了土葬的文化传承和情感联系,火葬的实际操作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火葬的费用相对较高,不仅需要支付火化的费用,还需支付墓地租用费用。

墓地租用费用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如果家庭无法继续支付,则可能导致墓地被遗弃,增加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此外,火葬过程相对机械化,缺乏传统土葬的人情味,可能导致亲友对于丧葬仪式的参与感不足。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丧葬方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土葬与火葬之间,各自存在着优劣,但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尚无定论。也许,只有通过时间的考验和更多的探索,才能找到真正适合社会和人民的最优方案。

除了土葬的文化传承和情感联系,火葬的实际操作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火葬的费用相对较高,不仅需要支付火化的费用,还需支付墓地租用费用。墓地租用费用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如果家庭无法继续支付,则可能导致墓地被遗弃,增加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此外,火葬过程相对机械化,缺乏传统土葬的人情味,可能导致亲友对于丧葬仪式的参与感不足。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丧葬方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土葬与火葬之间,各自存在着优劣,但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尚无定论。也许,只有通过时间的考验和更多的探索,才能找到真正适合社会和人民的最优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