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 吴晶)“多让教师说,多让学生说,多让家长说,多让社会说,共同放大正面声音,增加正能量。”这是9日召开的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代表教育部党组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

与袁贵仁提出的“多”形成对照的是会议出现的“短”和“少”:会期压缩到一天,紧接着全国高校党建会的召开,方便各地代表与会,同时也为了节省开支;取消过去在宾馆驻会的惯例,地点安排在教育部礼堂;分组交流要求“一般性表态和工作汇报尽量避免”……

翻开28页的工作报告,在前4页简短回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颁布实施的进展和成绩后,第5页便开始以“我们清醒地看到”为重要标识,提出“亟待我们去正视、去调研、去思考、去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怎样积极主动、理性客观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教育?4%投入实现好,怎样把钱用好管好?30多年来哪些教育体制臻于成熟,哪些还没去触动?如何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袁贵仁一连提出的19个“问号”反映的正是民众的诉求,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困惑,也是教育部的思考。

报告提出的“2013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着重谈了七个方面的工作,涉及“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现代化”“公平公正”“质量效益”等关键词,而一些将在今年出台的举措,如研究制定学生体育专项督导办法、鼓励艺术教师在农村边远地区走教、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所有本科高校向社会公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等,或已在2010年以来的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中有所体现,或已在2012年陆续出台的政策文件中有所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