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哈佛遇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日本学生,是日籍华人。因为他在日本出生的,父母是在日本,所以本身是日本籍。那时他的本科和研究生是在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完成的,之后又到了爱丁堡读了一个硕士生。也就是说在北京他读了六年,然后在爱丁堡大学待了两年。我就问他这六年和两年,你觉得哪个收获大?他想了想说,我在爱丁堡的两年收获大。

他说在中国基本没学什么东西。我说那你为什么还在中国待六年?他说了两个理由,他说第一我喜欢睡懒觉,在这儿上大学没什么压力;第二这里的同学水准非常好。因为名牌大学嘛,高考的时候中国的学生生源,很好的学校一定生源非常非常好。他就说了这两个理由,其他我就不想再多说了。他说自己在爱丁堡两年学的东西要比在北京这六年学得多,是有理由的。为什么?那你为什么还待在中国?他说第一我懒,在中国很好混;第二,同学们很优秀。

关于这个例子,我想就我个人对后代的要求,来谈谈我对大学教育的观点。

第一,我希望他能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所谓普普通通的人是有几层含义的:首先他不要成为社会的一个负担;其次,他应该是一个好的公民,有比较好的品质。至于说能力有多大,能做什么事情,那和他当时的状态有关系。所以这是我的一个要求,就是普普通通做一个人,就非常好了,我就非常放心了。当然我这种要求,只是作为众多的家长当中其中一部分的一种诉求,中国的传统更多的来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能这样的要求更多一些。但就我个人的想法来说,成功不成功倒是其次,独立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希望他有开创精神。

其他的当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各方面的条件来判定,譬如在大学读书,在大学就是要学一门专业。如果到了硕士生、博士生就更要专下去了。我觉得有个人的人格、有独立的自主精神更珍贵。

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以为它本质上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我们传统的中国社会,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团队主义、家族主义、国家主义,把人作为一种集体的依附。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主流是人性的大解放。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去追求这种独立人格和开创精神。

我记得我去哈佛之前,参加一个哈佛的夏令营,两个月在中国。哈佛的本科生在中国的夏令营,他们那批70多个人,就是本科生到这儿来访问,他们做了一个演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讲明了其中有两个跳现代舞的,就是他们毕业之后一个学法律的,一个在学什么我不记得了。他们毕业之后一个被休斯敦,另一个被波士顿这两个专业舞蹈团聘请了。但是他们在哈佛全不是学这个的。

这个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记得哈佛亚洲中心中国基金的执行主任上台致词,他说哈佛学生,除了学业之外,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之一,或者兼有。哪三个条件呢?第一文艺非常强,吹拉弹唱都会。第二,体育非常强。他说第三个我没有想到,他说的这个第三不是交际能力,不是活动能力,也不是喝酒能力,而是苦难经历。他请了一个女学生上去,他说这个曾经是越南难民,那种漂流逃出越南到美国的经历让哈佛很珍视。他们认为这种苦难经历是一种财富。(摘自《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王石哈佛问道》,作 者:优米网 王石/口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