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讯 一则有关希望小学的新闻近日让网友大跌眼镜:某媒体记者在贵州省凯里市龙场镇老山村山沟里发现一所废弃希望小学,小学现在变成了一个垃圾回收站。虽然凯里市教育局对此解释为因部分农户搬迁,学生减少,校舍委托老山村村民委员会管理使用,但网友的质疑并未因此而结束。

“希望小学变身垃圾场”刺痛了许多网友的神经,网友发出了这样的追问:我们的教育资源真的多到这个地步了吗?网友“余波菜”说:“希望工程的每笔钱都应用在刀刃上,让爱心化成孩子的一张张课桌,一张张笑脸,而现在的垃圾场让人寒心。”

“这是一个让援建者意想不到的无言的结局,是一个让当地政府汗颜的瞠目结舌的无奈,是一个让公众喟叹到欲哭无泪的悲哀。”一位网友这样写道,当初既然准备在这里建学校,那就说明当时是有必要的,从选址到建设到建成到投入使用,也应该通过多个环节多方论证。既然学校建成了,就要让它发挥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但从媒体公布的图片里看,这所学校建在一个山沟里,两边是几十米高的陡峭山壁,感觉不像是学校的选址。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决策和运作过程有随意而为之嫌,管理也暴露出浅薄和漏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研员姜辉丽认为,“希望小学变成垃圾场,说明学校建设缺少考核论证、系统规划及责任具体委托等,被捐助方需要反思,为什么对宝贵的爱心援助如此不珍惜?”

即使学生搬迁,校舍是否应当成为垃圾场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将学校改为养鸡场、甚至是垃圾场的做法,显然与相关法律不符。在基础教育较为薄弱的地区,任何一分钱都应用在“刀刃”上,如此败家的行为,怎能不让人义愤填膺?心痛之余,也应反思部分地方官员责任的缺失。

当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媒体报道后对这一事件表示遗憾,认为这件事警醒他们将来规划校址时更慎重。但网友“啊呀呀”却认为,“有些地方官员一句‘决策失误’,背后意味着少则几十万,动辄数百万的国有资产损失,出了问题没人承担责任,这才是问题所在。”

“蝼蚁虽小,可溃千里之堤”。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必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对决策失误进行问责。如若不然,不但是“将善心当垃圾”,还将极大地浪费本就薄弱的教育资源,严重地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