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对课本知识的梳理总结将成为政治教与学的首要问题。课本知识多、杂、易混难记,梳理的第一要务是抓住核心。

核心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核心必须是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并且在课本中具有“承前启后、左右逢源”的效果;二是核心必须是以往高考高频的考点;三是核心必须与当年高考的时势相符合。第二要务是在核心基础上的逻辑扩展。围绕核心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最后形成围绕核心的逻辑知识结构图。建立在核心知识结构图上的教学是清晰的、深入的;学习是清澈的、轻松的。

有了清晰的、清澈的核心逻辑知识结构图,面对高考政治,你将感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要想实现高分,仅仅手中有粮是远远不够的。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决定战争胜败的往往是开战之前帷幄之中的谋略规划,决定考试成败的往往也是解题之前的精准定位和布局。

大题是高考政治的主要矛盾,而大题的得分率偏低又是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得分率低的原因是由于运筹帷幄的不到位和解题突破口定位的跑偏和布局的失策。比如2009年北京卷高考真题38(3)“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11分)”。这样一个11分的题平均得分只有2.42分,得分低的原因并非学生没有认真作答,恰恰相反,学生在这个题中答了很多关于矛盾的知识,结果是答跑偏了。而这个题目只要求“对立统一”即矛盾的含义。再比如2009年全国卷I真题38(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6分)”。设问中明确要求运用的是“经济手段”,很多同学一上来就答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怎样怎样。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答跑偏了。

对高考政治解题的教学我主张定位教学法,根据我对高考政治命题特点的研究,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任何设问本身都透露着解题突破口;任何题目本身都隐藏着解题信息点。高考政治的解题应该是定位这样的突破口,寻找这样的信息点。比如上段提到的北京卷试题,首先应该精准的定位到“对立统一”这样的突破口,从对立、统一、方法论的角度结合试题的信息点作答;上段全国卷的题应该首先精准的定位在“经济手段”这样一个突破口,再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作答。高考政治一问大题的平均作答时间应该在6分钟左右,很多同学用三四十秒看题,剩下的时间边想边写,我建议大家要用2到3分钟时间剖析设问材料、运筹帷幄,这样方可决胜千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使自己心中不慌,必须手中有粮;要使自己决胜千里,必须运筹帷幄;而这千里之行,必须始于足下。手中有粮,要循序渐进,清澈记背;运筹帷幄,要解剖精题,反复锤炼。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开始行动……

因为,行动者、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