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言超 26岁

学历:2010年于同济大学本科毕业后,前往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攻读高级国际商务管理专业硕士。

就职单位:松江区城管大队

即将入职体会:我愿意到基层工作,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见识各种事物。

早报记者 李萌

高挑身材、白皙脸庞,黑色半框眼镜,嘴角上扬时还带着腼腆。很难想象,26岁的孟言超已经为进入城管职业做了两三年的心理准备。

曾经犹豫过

从政还是从商

东方早报:你的两年国外求学经历对日后职业选择有何影响?

孟言超:2010年,我在同济大学本科毕业后,决定去英国深造。在当地的纽卡斯尔大学攻读硕士时,选择了高级国际商务管理专业。实际上,这和在同济时完成的行政管理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把这类学科对应公职机构,我想,工商、城管等部门都是适应的。

在本科毕业时,我就已经有了报考公务员的打算。因此,国外的求学经历,似乎没有改变我的职业选择初衷。这段经历更多地在帮助我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开阔自己的眼界,考取硕士文凭并不是出国的主要目的。

2012年7月,我毕业回国时,也曾在从政或是从商之间犹豫纠结过。应聘企业,甚至世界知名公司,看上去也是不错的出路,但仔细一想,我的梦想,始终是返回家乡,贡献自己的能量。我是土生土长的松江人,自然而然就报考了松江的公务员。

报考城管

是因为胜算比较大

东方早报:最近几年的就业背景下,海归的身份是否让你在竞聘时有所加分?

孟言超:我想应该是没有的,即使是海归,就业压力也相当大,找合适的公司很难,报考公务员,也并不简单。

筹备公务员考试,大概从2012年9月开始。虽然认真对待,但最终的笔试结果却并不理想,仅比分数线高了一点点。选择一个报名人数相对较少的岗位,应该是当时比较理智且胜算较大的选择。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是松江区城管大队。就是说,选择这个职业,客观和主观因素是契合的。

松江城管今年共招募7人,参加面试的共有21人。面试时考官们并没有面试者的个人背景资料。我和其他人一样,仅能靠现场的表现赢得考官认可。“一户人家的空调外机遮挡住了另一住户的窗户。你该如何协调?……”四道考题几乎都必须从社会实践中得出答案。我当时有点蒙,每道题都要思考一两分钟才能回答。

通过城管微博

更深了解职业责任

东方早报:城管人员在你心中是什么形象?

孟言超:我的父母,甚或至亲中,没有人在政府机关任职。可以说身边没有公务员“案例”可循。值得一提的是,我有个要好的朋友是城管人员。在我的印象中,他很和善、友好,和报端网络上的那些打人或是被人打的形象大相径庭。但是,我对这个职业的认知,也不是因为他。

读书时,我曾多次看到身穿制服的城管人员在街面巡逻,目睹他们执法。还有一次,在街口看到一堆建筑垃圾,心想着应该有人来清理掉,让出路面。第二天,就见城管队员在清运现场。

这个职业应该与警察有所类似,国家赋予其执法的权力。但它要完成更琐碎的事务,维护城市正常运转和秩序。社会服务性,应该是这种职业所更多具备的特质。我关注上海城管的微博,试图更深入地了解职业责任和工作范围。

未来的发展

没有太明确规划

东方早报:入职后或将和无证摊贩、占道经营者“纠缠”,你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吗?

孟言超:我愿意到基层工作,可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见识各种事物。这个社会,并不都是西装革履、谈吐得体的成功人士,还有社会底层或是基层的百姓大众。这个职业对我的吸引力,也在于帮助我对社会有更清醒的认知。

在大学时期,我曾经到居委会实习过一个暑假,探访独居老人,走访贫困家庭。阿姨伯伯的家长里短和邻里间鸡毛蒜皮的小事,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说不同,穿上制服后,更多应该是运用法律法规按程序执法办事。这个过程应该是文明的,公正的,合法的。未来的发展,真的没有太明确的规划,脚踏实地,先一步步做好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