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教育:为了毕业后在家乡发展,高考不追求名校名城而选择在家门口读大学,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程方平:这说明考生对学校的选择趋于理智,是为了生活和发展选择,而不是为了面子选择。在家门口上大学不仅成本低,而且社会资源熟悉,比异地上学更有条件专心学习。在未来社会中,还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如上研究生、在工作中自学,都有可能成功。

网易教育:北上广,名校名城的吸引力是否在下降?

程方平:从整体上看,这个趋势不明显,名校、名城依然有诸多优势。学生的选择根据自己的情况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地方大学、高职院校,可能更适合多数人。以往的所谓“吸引力”有些虚高,考生获得的信息只是名校和名城,如果说这样的吸引力下降是个好事,能使各类学校都有赢得考生的价值,教育的生态会趋于合理,考生的选择也会更加务实。

网易教育:考生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

程方平:既要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要负责任地思考家庭的负担,更要对自己的学习道路作出判断与选择。首先,关注的不应是名校,而应是专业是否合适。其次,要意识到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高考不是唯一的选择,在地方学校、在非热门专业,对于个人的发展也许更有利。关键是看学生自己会不会自学、会不会对未来做出自主性的选择与判断。

高考七日谈同题问答:

网易教育:您觉得现行高考制度有哪些是需要改变的?

程方平: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中,改革主要在考试和招生两方面展开。在开始方面,改革的探索从未间断,且向着更加科学化、公平化、法制化方面迈进,包括近年来的“高校自主招生”、“异地高考”、“南科大的改革”、“高校课程下放(先修)”、增加会考信息、增加综合评价、增加社会服务记录等,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使得知识的学习与综合能力的考查将紧密结合,不少积极的探索已在不少地区和学校展开。在招生改革方面,法律与制度的建设还远不理想,如考试法制定、信息透明、社会监督、及时纠错、惩处违法问题等均缺少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这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也应是未来高考改革的重点。

网易教育:您对中国高考有什么样的期待?

程方平:我的期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快出台考试法、明确考试和招生方面的法律条文,使全国和地方的改革都有法可依;其次,坚持以公平为第一原则,审视所有相关的探索,保证改革的大方向正确;第三,法律要有可操作性,特别在执法和监督方面要十分明确,加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监督;第四,丰富考试招生的参考信息,如平时成绩、会考成绩、专家推荐、社会服务记录等,并要做的规范、严肃、经得起公示与社会审核;第五,在内容上既做减法、也做加法,如将外语考试常态化、等级化,从考试环节去掉,根据各专业、各学校的要求选择,同时加强科学、人文的内容,以及口试、面试等有利于综合评价的方式;第六,每年向考生和家长公布对高考的评价,对高考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服务;第七,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导向,引导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第八,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基础上,鼓励相关的实验和探索,为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创新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