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5月31日电(张虹生、李悬)“我们的老师来家访了!”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六(三)班同学小田紧拉着班主任孙四明,远远地对着爸爸兴奋地喊起来。31日是孙老师第二次走访小田家,明天就是儿童节了,孙老师想通过家访让这个父母离异的孩子过个快乐的节日。

自2009年开始,第三小学常年开展“走访每一个家庭,关爱每一名学生”活动,要求教师每学期都要对全班的每一位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实地走访,以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家访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过程、家长素质、教育方法,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这种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的方式,是信息时代任何电话、邮件都不能代替的。”校长邱运山说。

按照学校要求,家访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重点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生活习惯;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模式,指导家长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同时,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或单亲家庭、残疾学生家庭等,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家访结束后,教师要填写《家访手记》,按照学生特点、家访目的、家访时间、家访情况等栏目逐一填写。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将“手记”列入教师师德档案和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考评、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

很多学生跟家访前相比变化明显。田松松老师班里的小刘家境贫困,又历经汶川地震的惊吓,平时自卑不爱说话,回答问题都不敢举手。田老师家访多次,每周还与她父母电话联系。如今她活泼、自信了许多。孩子的家长说:“田老师多次登门家访,孩子的变化,多亏了他呀!”

每个班一般有40多个学生,每学期家访下来,老师们都有不少收获。余岚老师的感悟道出了众多老师的心声:家长和老师就好似两条平行线,让孩子在中间行走,才能保证不走弯路,只有家校互相协作,才能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