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7日电(董璐)神乎其神的健脑产品,琳琅满目的营养补药,花样繁多的《考试宝典》,考生套房、高考套餐,“高考宴”“谢师宴”以及考后的“放松”旅行,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衍生奇形怪状的“高考经济”。

“需求催生供给”,这是最简单的一条经济学原理。事实上,正是家长学子甚至社会对高考的特别看重催生了各类高考消费,产生了“高考经济”。有家长为“金榜题名”求神拜佛,有网站推出专家学者为广大考生咨询答疑,也有“有心人士”将高考状元的旧笔记拿出来“狠赚一笔”。

于是乎,不少商家开始利用家长们的盲从心理“敲竹杠”:有酒店在明里推出“高考特价房”时却暗中抬价,各种吹得神乎其神的“补脑保健增加记忆”类补品热销……“高考经济”被炒得“红红火火”的同时,也充斥了人间荒诞和商业喧嚣。

莘莘学子苦学十余载,只为几天定输赢,学子们心理紧张、情绪不安在所难免。但部分家长希望通过畸形的“高考经济”来缓解考试压力、助益金榜题名,无异于缘木求鱼。

让“高考经济”回归理性,社会、家长和考生都要把心态放平和,对高考要有一个正确的心理预期和目标设定。如果不切实际盲目跟风消费,不断吹大畸形的“高考经济”,只会徒增商业荒诞和坊间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