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教育综合:根据中央电视台7月6日《<焦点访谈>——违规下令换教材》报道

主持人侯丰:上学读书学的就是教材,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为了提高教材质量,教育部出台了鼓励教材多样化的文件,就是希望教材出版者展开竞争提高品质。但是教材一旦选定又应该保持它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懂得的常识。可奇怪的是,最近有一些地区却违反教学常规、不顾老师的反对,甚至不惜牺牲教学质量,莫名其妙大范围的更换教材,为什么呢?

记者:广东省江门恩平市黄冈实验中学的一位英语老师,在今年6月19号的中午突然被通知立刻到江门市教育局开会。

采访录音(英语教师):我也觉得很突然,十二点半接到通知,然后我一点十分坐车到那里开会。

记者:“哪里啊”

采访录音(英语教师):在江门,赖(燕芬)局长主持召开的会议,我从来没接到过这样的通知。

记者:这位教师说,开这个紧急会议就是为了在全江门市更换英语教材。江门市3区4市共有195所中学,市里推荐了科学普及出版社的仁爱版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外研版两个版本的英语教材,供学校按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六、七年来固定选择仁爱版的有184家,选择外研版的有11家。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184所学校从初一年级开始放弃仁爱版本,全部更换成外研社版本。

采访录音(会议知情人):这个定调定的太厉害了,哪里有这个逻辑让我们整合,没有重新选。

记者:会议进行了一个小时,结果是用使用量不到10%的教材换掉了使用量90%以上的教材,并立刻在网上进行了公示。记者随后走访了江门市所属的开平、台山、恩平三个县级市的多所中学,这里的英语老师告诉记者,对于换教材他们毫不知情。

采访录音(会议知情人):我们中所有的人每人负责一个专题去整理,我们刚刚整理得好像觉得自己稍微有点满意,现在又开始说如果换的话。你得从头再来,那种心理打击我觉得很厉害,那学生也是一样,他虽然说刚上来初一可能就比较好适应一点,但是还是要有一名老师来带,如果老师上过一个循环两个循环,那对这个知识整一套教材该怎么样整合就比较熟悉。

记者:不仅老师们不知情,江门市各区县的教育部门也同样毫不知情。

采访录音(梁洪汉——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教育局副局长):

向江门市了解好吧,我们遵照市局的意见办的

采访录音(卢影虹——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这个不是我们定的,我们也不太清楚,这是市里边定的

采访录音(宋平昌——广东省鹤山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

反正我们是按照江门的要求

记者:而主持召开那一小时紧急会议的江门市教育局局长,却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采访录音(赖燕芬——广东省江门市教育局局长):

不是我说了算的,是一线的教师他们的意见,是百分百的意见,专家百分百的意见。

记者:教育部办公厅教基厅2005(2)号文件第六条明确规定:教材选用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干涉教材选用工作。对于更换教材更是有着严格的规定,不仅在选用之前应该对现有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评价,在选用过程当中,必须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还要请家长,请一线老师和教研员共同研讨。

主持人侯丰:换教材到底行不行?其实教育部在今年5月16号有过明确规定:除非教材的后续册次未获审定通过,否则2013年秋季学期各地仍然沿用2012年使用的教材版本,其他情况不得更换教材版本。不得更换,答案很清晰。国家教育部有明确规定,但是江门教育局却置若罔闻。而且经过更广泛的调查,记者发现存在这样现象的不止是江门,海南省教育厅近日也下发了类似文件。

记者::这是海南省教育厅今年5月28号下发的一份通知,在这份名叫《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海南省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书上面写到:“……经研究决定,对我省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个别学科教学用书作适当调整。……”

虽然文件上说“适当调整”,但调整的科目从高中的物理、生物,到初中的英语、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再到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竟然十三个之多,东方、乐东、定安等地的中小学用书调整达到三科或三科以上。并且调整的办法都是由原来的三、四个出版社调整到由两家出版社中选择教材。

同时,记者在《2013年教育部推荐目录》中一一查对,被海南省更换掉的13种书目都是符合教学标准,并全部在教育部审定通过推荐使用的教材目录内。

采访录音(海南省某中学物理老师):沪教版我们从2005年用到现在换物理教材,好像还没听说换,什么时间换的?

记者:而在海口市的90所左右初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原本全部选用的是基础学起的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仁爱版教材,在这次调整中从初一学年全部改为外研社的人教版,改动量占全省总量的40%。

采访录音(海口市某中学英语教师):要是全海南(英语)都换成外研版,那么全海南都倒了。没有学得了,就几个人拼命学了,大部分人不学了。

记者:那么为什么要调整教材呢?2001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也作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就对教材的建设提出了教材建设多样化的要求。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安平:教材建设多样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的质量。因为教材是培育人的载体,如果有多种教材的竞争编写,通过竞争才能体现它的特色,才能提高质量。

记者:既然换教材有这么多好处,那么这些被换掉的教材在海南多则使用了七年,少则使用了三年,是不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呢?记者致电海南省多个地市教育部门,负责人都表示这是省里的决定。

采访录音(苏文——海南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那是省厅的意见,那不是我们的意见。

采访录音(廖清林——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这个事情我们也是无奈的选择。去年我们领导特意开会来,要求我们压缩教材版本。其实他们的本意是想让我们回归到人教版一个版本

记者:从教师学生这两方面讲,教材也并不一定就不能更换,也许跟之前的教材比起来,新更换的教材或许更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也更符合教育科学。但是即便这些理由都能成立,更换教材也要慎重,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适应程度。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安平:那教育要持续稳定,首先是课程要稳定。课程怎么稳定,那就是教材要稳定。如果教材不稳定,你说课程怎么稳定,教师怎么稳定。你教材一变涉及到教师要重新来熟悉教材,要来培训教师,因为教材仅仅是个依据。还要寻找很多跟教材有关联的教育资源等等。整个链条都出现问题了。

记者:目前我国共有中小学生两亿多人,选择用什么教材就意味着要用配套的教学辅导书。教材加教辅每年的总花销至少要600亿元以上。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安平:轻易地变换教材我认为这是对教育极其不负责任的。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如果背后没有利益关系,他们一定不会来变动教材。

主持人侯丰:一年市场600亿,难怪有人会惦记。当然惦记不是错,有更多的人惦记才会有竞争,才能保证教材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竞争务必有序,务必要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师生权益为前提,务必要以教材质量为竞争要件,务必不能让它成为权钱交易和权力滥用的温床。要做到这一点,既要靠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也要靠主管部门加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