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7日电(记者姜潇)这个夏天,一张照片感动了300万网友:陕西师大几位着装朴素、头发苍白的老教授们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屏气凝神,用毛笔为该校4500多位新生填写录取通知书。画面平实却感人,网友感慨:“这不仅仅是一份通知书,更寄托了师者的殷殷期望,凝聚了厚重的传统文化。”

为何一张手写的录取通知书能在网友中迅速引起波澜,并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应该是墨香背后让人久违的那份人文情怀。

中国人讲“见字如见人”,而信息时代,拿笔写字快成为历史。这对于一个书法渊源深厚的文化大国而言,却是一种尴尬。当键盘代替笔纸,电脑的批量生产加速了,但人与人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而陕西师大的毛笔字录取通知书却意义不同,每一份都是老教授们亲笔所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也有59岁。这样的一份录取通知书,比一句热烈的“亲,祝贺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的淘宝体招生语,更显得真实亲切,更彰显大学的典雅风范。

参与书写通知书的陕西师大快退休教师贾温性说:“这是送给莘莘学子的一份礼物,也是向社会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份责任。老师们把字写好写规范,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炎炎夏日,老教授们一笔一划的书写,这份带着浓浓墨香的录取通知书,是师者的谆谆教诲,更寄托了学校的殷殷期望。

更值得关注的,这是一所大学对学生表达的尊重。就在刚刚结束的“毕业季”里,媒体曝光某中学毕业集体照上,校领导为“节省时间”未出席毕业照的拍摄活动,而是经过后期合成,将领导群像合成进当季毕业生中。据该校一名工作人员称,此种方法已实施多年。一方是校领导都“懒”得出席的毕业拍照,一方是学校老师亲手书写录取通知书;一个是用造假和敷衍给学生留下的最后印象,一个是用真诚和严谨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尊重,是一所大学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风范;也是另一所学校里,连校领导都要补上的一门基本道德课。

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堂课、一张纸条、一次活动,都有可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影响。为陕西师大的毛笔字录取通知书叫好,其传递的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值得更多大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