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招生开始,不法分子或中介利用考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低分高录的侥幸心理及上当受骗后碍于面子不愿声张举报的心理,通过虚构与招生部门的密切关系,以“交钱就能实现低分高录”的虚假承诺为诱饵,实施诈骗。近日,市公安局将近年来各类发案特点进行分析,建议各相关单位加大打防力度,提高市民、考生的防范意识。

两大阶段 引来诈骗

录取阶段 在录取前夕和录取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自称有熟人关系,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从而实施诈骗;有的还编造或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当事人事先将学杂费打入其账户实施诈骗。

落榜阶段 在录取结束后,犯罪嫌疑人会假称考生落榜后会想不开而去跳楼或者自杀,利用考生家人的恐慌心理进而实施封建迷信类诈骗。

四类家长 小心上当

以高考成绩不理想或填报志愿不理想的考生为主,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进行诈骗作案,极易给考生家庭造成经济和心理上双重打击,社会危害性大。有四类考生家长易被骗:即希望孩子读名校的、孩子成绩与志愿学校录取分有差距的、接受不了孩子落榜的、对录取制度不信任的家长。

花招百出 防不胜防

冒充高校招办人员:不法分子自称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

利用网络诈骗: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或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

混淆文凭教育形式:不法分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考生。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谎称“内部指标”: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