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迎来一批“新客人”,169个“学习包厢”集体亮相,来这学习的同学,每年花800元就能成为这里的“房客”,得到完全属于自己的学习位置。图书馆何以变成“生财之道”?“收费包厢”欲为谁开VIP通道?

其实,高校图书馆设立“收费包厢”已非新鲜事儿,两年前,就有媒体曝出烟台大学图书馆月租60元提供“考研包厢”;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标价40元出租“研究室”;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则每学期收费400元设置“自习包厢”,这样的事情之所以屡禁不止且越发“红火”,究其根源,是大学管理市场化思维作祟,是对“自由、平等、开放”大学精神的亵渎。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名言。对一所大学来说,图书馆不仅是其自身的文化根基,也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地标,图书馆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服务资源,学生在缴纳了学费之后,就应当享有公平、公开地使用学校公共资源的权利。而“学习包厢”显然与这样的宗旨背道而驰。对此,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以韩国为例:与“学习包厢”类似,韩国大学图书馆有个别样的名字叫“学习空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线预约成功后,即可在小包间式的空间里,完全免费使用幻灯机、白板、电脑等设施并享受高速WiFi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曾说:“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心的最后堡垒。”可以说,大学的功能不只是追求学术成就,更在于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每年800元的租金,有钱的学子自然不在话下:“花点钱买个清净地儿,小意思!”不宽裕的学子只能默默叹息:“哎,有钱果真了不起!”长此以往,“拜金主义”的功利之风将悄悄侵蚀师生思想和行为,成为危害校园文化的“毒瘤”。

退一步,即使真如吉林农业大学老师说的那样,“此举提高了学生图书馆资源使用率,考研率也跟着上升了”,但相比牺牲教育的公平,岂不最后还是得不偿失?图书馆作为学生基本的学习资源,理当是公共所有品,如若引进“市场机制”开辟“收费包间”,那么首先应先问问大学教育的“消费者”:到底应不应该收费?即便要收费,最终收来的费用也应该问一问,是不是应该纳入公共财政收入?是不是应该纳税人共享?

“收费包间”的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大学管理监督机制缺位,对于“办学自主权”的滥用缺乏相应追究问责。对此,首先要从“大学章程”制定上回归大学的公共服务,建立大学教育公共资源的使用标准,并定期进行公开评估、检查,纳入高校办学质量的综合考评指标中;其次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当学生自主的权利意识觉醒,这类打着服务学生旗号的“另类创收”将自然消遁。

大学是读书研究的清静之地,任何时候不可变了味儿,“收费包厢”这样的 VIP通道开不得!

(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线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