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副局长左华荣解读《关于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

成都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出了《关于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对我市今年秋季学期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出了具体安排。

“新课改”怎样改?我市将怎样保证“新课改”顺利、有效实施?昨天,市教育局副局长左华荣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详细介绍了我市普高“新课改”的准备情况等。他透露,市本级今年将为普高“新课改”投入3000余万元,“我们必须保证 新课改 顺利实施。”他认为,我市普高“新课改”是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成都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差异发展、特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成都基础教育软实力,增强成都教育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市实施“新课改”有良好基础

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工作在全国有领先优势,为实施普高“新课改”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成都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普通高中规模持续扩大,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上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部、四川省与我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了高水平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建立了“规划一体、标准一体、配置一体、管理一体”机制,并通过“名校下乡、城乡帮扶、百校结对、师徒牵手、网络覆盖”等路径,扩大了优质教育覆盖面。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我们希望通过“新课改”建立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建立健全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管理制度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开发有特色、高水平的校本课程;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我市实施普高“新课改”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都非常明确。将结合我市教育实际,通过“新课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现代意识,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素质基础。

今年市本级为新课改投3000万

我市对“新课改”的经费投入力度很大,将有效保障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需要。市政府将安排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并纳入部门预算,今年市本级投入课改专项经费3000余万元。此外,各区(市)县也将结合实际,安排相应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专项经费。

按规定,普高“新课改”实行各级政府主导,各级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普通高中学校负责实施的工作机制。各级财政、人事和编制部门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经费和师资方面的保障。目前,我市已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以市政府分管教育副秘书长、市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以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编办、市新闻出版局为成员单位的“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课程改革的领导管理和统筹协调工作。

通用技术学科可能“教师共享”

根据课改需要,我市将设立新增学科编制,并拿出一定编制设岗不定人。对通用技术学科选修模块教师,要求学校在区域内普通高中之间、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统筹使用教师,并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实行教师资源整合与共享。也就是说,今后通用技术学科选修模块教师可能不会仅属于一个学校,可能会同时在几所学校上课,实现“教师共享”。

此外,我市还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机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信息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在市、区(市)县教育局的统一管理下,密切校际之间合作,密切与职业院校合作,密切与社区合作,实现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打破校际界限,实施区域内普通高中之间、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学分互认,使有限的教学资源、设备设施发挥最大教育效益;通过名校集团化发展战略推进城乡普通高中共同进步,缩小城乡学校之间差距。我市将用3年时间完成对所有普通高中教师的全员上岗培训,并根据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持续开展提高培训。

31个“样本校”经验今秋推广

“新课改”的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市将建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完善对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监测和监控体系,定期进行质量监测;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学生评价制度;加强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目前,我市有省级样本校12所,市级样本校19所,今秋将推广这些“样本校”经验。另外,还将及时推广“样本校”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形成具有成都共性的课改特色和经验,使成都市普通高中课改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希望通过设立“样本校”,加强校本教研等方式,有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