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高考改革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高招录取中毋庸置疑的铁律,然而,分数统一划线录取的“一元选拔模式”在今天愈来愈显现出它的弊端,很多学生被绑架在分数的战车上,没有了兴趣,没有了好奇,忘记了学习的初衷。

有人说,用分数选拔人才是最简单的办法,成本最低的办法。用综合评价选拔人才是最复杂的办法,最辛苦的办法,也是成本最高的办法,必须通过人去选拔人。

因此,高考改革必然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分数很重要,但分数不能是唯一的录取标准。于是,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招考分离等词汇不断进入人们的视线。

今天的高考改革,就是要发现分数背后的人,发现那些有思想、有活力、有生命力的人,让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实现学生“学”有所选、大学“教”有所选。

A、期望多投多录,从“被批发”到“主动选”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高考改革的统一部署来看,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这次高考改革,是继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最具有革命意义的一次改革。可能很多人更关注考试科目的改革,但这次改革的核心在招生制度改革。”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作为影响亿万民众的‘中国第一考’,高考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高考制度的设计,不能就教育说教育,它是治理能力的一个体现,需要聚焦现实,关注长远,既要符合教育规律,也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高考改革需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精英教育模式的培养体系之下,传统高校的选拔功能相当突出,但在大众化的时代,它凸显的则是甄别功能,为不同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高考改革的突破口就在‘选择’二字。”通过制度设计,给考生选择报考学校、考试次数、考试形式、考试科目等的权利,给高校选择合适学生、因材录取的权利。让双方在各自有序的竞争中,激发自身活力,实现各自目标,从而解决“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考定终身”“考、学脱节”等问题。

B、突破“一考定终身”,从“考三天”到“看三年”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过去的高考改革,不管有多少科目,都是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命运。这次改革提出的探索实行‘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等,都是要突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可以说,之前的很多改革都是小打小闹,唯有这次改革突破了这个难点。”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很多人希望通过一年多次考试,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问题。但我并不赞成,因为高考成绩与平时表现相差太远的情况,纯属小概率事件。是否有数据说明现行高考究竟埋没了多少人才?我看没有。”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就考试科目而言,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但不分文理科,会不会造成新的负担或者加重学业负担?对现今高中科目如何进行归类、整理?”就考试形式而言,改革单一的统一考试,试行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高水平大学联考等。要做到这一点,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现高校分类管理。本科、高职分类考试,国家正在试点,而更广意义上的高校分类还是空白,教育行政部门在此可以加大工作力度。

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校长李一飞:“是高考改变了我和整个家庭的命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逐渐变成了教育的‘指挥棒’,这种用终结性评价评判学生的方式使得基础教育陷入了‘应试’泥潭,不考就不学,少考就少学,毫无素质教育可言。”

“我们还要认识到,任何改革都是建立在不断实践,甚至是试错基础上的,这既需要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因地制宜地分步实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考改革不宜一下铺开,各个省份的教育资源分布、现有高考科目等都有很大不同,我建议无论是减少统考科目,还是不分文理科,都要在一定范围试验之后,再分省实施、全面铺开。”

C、探索招生录取,从“招分”到“招人”

不再只看冷冰冰的分数,而是要看活生生的人。高校招生动起来。

“高考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让高考招生更适合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有利于普通高中的素质教育,更能够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表示,人本身是很复杂的,但我们往往通过简单的分数来认识一个人。高校需要通过说话、作品、活动等形式来全面真实了解人,而这是一门科学。

显然,如果单纯从考试视角推动高考改革,招生制度不改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如何扩大自主性是30多年来贯穿高考改革的一个突破点,其目的是要给学生和高校更大的选择空间。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自主,这将是必然的改革趋势。”朱永新表示。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理想的多元录取模式,意味着高校招生依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学校招生章程的基本要求,这是报考某高校的基本门槛,达不到门槛的学生就没有资格报考这所学校;二是参加国家统一高考的考试成绩达到学校的最低录取控制线,否则,没有资格参加学校的统一录取;三是综合素质评价或者面试成绩等,符合招生学校的要求。”

“只有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学生,才有获得高校录取的资格。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完善三个制度:一是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其上升为国家考试;二是完善统一高考科目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自主面试制度,特别是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志性成果,要做到真实、可信。所以,一定要把这三个制度建设匹配好,才能为真正实现多元录取奠定基础。”

你怎么看高考改革?

欢迎参与投票

对于高考改革,你怎么看?

英语退出统一高考,变成社会考试

全国各地统一试卷考题,没有差别

改革招生录取制度,全部采用自主招生制

没有户口和学籍限制,打破异地高考限制

查看结果

起止时间:2014-03-03 至 2014-04-02

网友互动:票选两会十大教育热点

欢迎参与投票

两会来了,你最关心的教育热点是?

异地高考

高考改革

教师待遇

小升初

儿童安全

性教育

校园暴力

去行政化

教育公平

自主招生

教育腐败

职业教育

查看结果

起止时间:2014-03-03 至 2014-07-31

高校动起来才是真改革。高考改革在中国,从未停止过。我们期待此次高考改革,能让中国教育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考改革,你最期待什么?

● 高考改革时间表

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试点。

2014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

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

● 高考改革亮点

外语退出统一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探索高考文理不分科,减少考试科目。

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消百分制,学完即考,一门一清。

高中学业考试,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反映考试成绩,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学生也可自觉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避免毕业时“一次考三年”。

高招拟参考会考成绩。

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