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3月16日电(记者段续 李双溪 张楠)西赛云(满语“你好”)、巴尼哈(满语“谢谢”)……吉林省四平市叶赫镇是满族四大发源地之一,在当地叶赫满族镇中心小学,满语也成为日常课程的一部分。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是满族特有语言,曾随着清朝鼎盛而盛极一时,而如今满语的使用却越来越少,精通满语的人才屈指可数。

“国内有大量古代流传下来的珍贵满语文献需要翻译。”中国民族博物馆伊通满族分馆副馆长史彦春说,“满语人才匮乏让识读工作进展缓慢。”

为解决这样的困境,中国正试图在民族地区推广满语教学,“复活”满语。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省,一些小学将满语带入课堂。

课堂上,十几岁的孩子不时到讲台上进行情景对话,满族特有的女子半蹲礼和男子打千礼也被添加到情境教学中。“电视剧里的人物总这么行礼,现在就知道它的由来和作用了。”十二岁的任思蒙说。

满语教材从最基本的发音开始,结合老师讲授,大部分小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都能够掌握基本的满语会话和单词。

2009年9月,由东北师范大学建设的满族学堂在吉林省白山市第三中学成立,学校还设有专门的满语图书馆。目前满族学堂共有3位教师,其中特聘的满语教师金标本身就是满族,教学同时还承担着一部分翻译满文历史文献的工作。

满族学堂面向全社会进行培训,毕业时通过考试,可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满语言文化结业证书,学员在初级班结业后可达到借助工具书认读满文的水平。五届培训班培养了上百位从事满语教学的优秀人才。

“一定的通识、普及教育很有必要。”史彦春说,“有了兴趣和传承才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满语技能培养。”

叶赫满族镇中心小学校长李旭平说,目前满语教学在小学阶段开展的很多,希望未来在初高中阶段也能开设满语课,让孩子们的满语“童子功”不至于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