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1、3月30日起一连数日,广东茂名发生PX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茂名警方23日发布消息称,目前,该事件刑事拘留24人,检察机关批准执行逮捕5人;行政处罚36人,其中送社区戒毒2人。茂名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法惩处该事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和广大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4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新闻》栏目播出了新闻节目《记者实地探访我国最早的PX项目》,央视记者通过在扬子石化装置现场实地调查和采访,告诉公众,于1989年开车、国内最早的扬子石化PX装置运行25年来,安全环保性能高,完全做到了与周边居民和谐相处。

针对PX生产过程是否对周边环境和居民构成威胁等种种疑虑,4月11日,中央电视台记者深入扬子连续三天采访调查,在节目中为公众零距离展示PX安全规范的生产运行过程,让公众了解到提出高纯度液态PX只是运用吸附分离技术的一个物理分离过程,并且通过DCS自动化控制和ESD联锁系统等三重防护,以及完全密闭的运输途径,确保了整个生产物流过程安全可控。节目还通过采访附近社区居民显示,由于企业对化工知识有所宣传,所以大家并不觉得PX可怕,更不会感到恐慌。

2、德国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工生产大国。2012年德国化工行业销售额约1842亿欧元,位居欧洲首位,全球第四。想象中这样的化工大国在本国生产的PX肯定少不了。

俗称PX的对二甲苯是一种基础的化工原料,作为世界第四大化工生产国的德国,却鲜有反对PX及其他化工企业的声音,这究竟是为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科技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化工专家托斯腾·布格博士。

访谈中,布格否认了那种因为污染而将PX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说法。他说:“就近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德国化工企业在国外建厂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对应的现实是,在过去十年间,德国本土化工业从业者的平均薪酬提高了超过30%。德国的化工企业纷纷在国外新建化工厂。以巴斯夫为例,2013年其全球销售额为740亿欧元,而其中包括在中国的销售额54.8亿欧元,以及7600多名员工。

德国化工业之所以能够可持续发展与其积极的研发投入密不可分。2010年德国在化工行业研发经费投入为94亿欧元,研发人员数量约占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十分之一。德国的化学品专利注册数量位居全球第三,所占份额为17%,仅次于美国和日本。通过科技投入,从1996年至2006年,德国化工企业已将能源需求量减少了40%。另一方面,德国还积极通过工业生物技术来努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布格也谈到了PX项目工厂的选址、项目审批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公众有关污染的担忧,从德国的经验看公开透明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根据德国法律规定,企业的各种污染物排放不仅要达标,而且必须向社会公开。至于化工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布格以德国安全生产事故通报系统(ZEMA)上最新的一个化工厂火灾为例作了说明。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设备类型、火灾原因、损失等各种信息一应俱全,而且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当人们知道事情的原委和详细数据之后,不必要的担忧就会消失。

【概念引申】

PX中文名称为“对二甲苯”,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不溶于水。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和我国的《急性毒性试验》(GB15193.3-2003),PX属于低毒物质。PX是生产涤纶和塑料的重要原料,还可以用来做合成聚酯纤维、树脂、涂料、农药、医药、香料及油墨等。

【热点分析】

存在的问题:民众担心身体健康受损,质疑PX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纷纷走上街头表达利益诉求,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政府的公信力难免质疑。民众这种极端的方式,纵然是发出声音的一种途径,但方式欠妥,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待商榷。

原因分析:1、政府宣传缺位,未能告知公众PX的“庐山真面目”;2、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且存在着严重的从众心理,导致事件频发;3、政府缺乏系统规划的思想,政绩观扭曲,没有做到科学选址;4、政府信息公开滞后或闭塞,信息单向化“发酵”,公众质疑在所难免;5、媒体引导错位,未能在社会形成一种正确认识PX 的良性氛围。

对策建议:1、布局问题、选址问题,要坚持生态、环保、安全优先,一票否决。推行石化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一体化的发展;2、严格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环保管理,就是我们说的过程监管,公众担心的是过程监管的问题。我们要定期开展安全环保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整改不达标的立即停产;3、提高项目信息的透明度,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依法公开安全环保节能应急处置等民众关心的问题,从而取得公众对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支持;4、媒体应积极配合政府,积极的做正面报道,引导社会舆论5、强化科技力量及技术支撑,进一步转型升级,减少化工企业对能源的需求量,进而减少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