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年公务员《行测》考试科目中,都会涉及一种题型: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在题量上占有很大比重,而且是解答片断阅读下其他模块的基础。可以说,若稳固了主旨概括题的底子,在解答其他片断阅读时,就会很容易上手。华图教育公考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可以提早准备主旨概括题的学习,在备考中注意梳理题型、掌握考点、吃透做题方法,形成解答思路。

一、如何辨别主旨概括题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主旨概括题就是要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或主旨。那么,如何确定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呢?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来确定题型。如果在提问方式中出现了关键标志词,如“主要、主旨、中心论点、重点、强调、概括、复述、归纳”等等,一般是主旨概括题。

二、如何解答主旨概括题

前边已经介绍了如何识别主旨概括题型,根据考试大纲内容,我们知道主旨题的解题要点是找文段的主题句。但是,这样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解题,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有效地找到文段的主题句呢?在有主题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破解: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

1.从微观角度入手

从微观角度入手,主要是指通过关联词语找主题句。常见的关联词语主要有五种,分别是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必要条件、并列关系。下面通过举例子进行说明。

例子1:虽然你很优秀,但是不是我的菜。

分析:此句子中“虽然……但是……”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如果文段中出现了转折关联词语,主题句一般为表转折的“但是”之后的内容。

例子2:因为小明努力学习,所以考取了全班第一名。

分析:此句子中“因为……所以……”是一个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如果文段中出现了因果关联词语,主题句一般为表结果的“所以”之后的内容。还有一种因果倒置的关联词语,典型格式为“之所以……是因为……”,对于这种情况,重点往往是解释结果的原因。如“张三之所以迟到,是因为堵车”,一般情况下,造成“迟到”的原因有很多,但句子中强调的重点是“迟到是因为堵车”。在公务员考试中,常有考生对于因果和因果倒置的选题答案产生混淆,因此,河北华图建议考生多加注意区分并加强真题练习。

例子3:他不仅人长得帅,而且才华横溢。

分析:此句子中“不仅……而且……”是一个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如果文段中出现了递进关联词语,主题句一般为表递进的“而且”之后的内容。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多重递进关系时,则重点为最后一重递进之后的内容。

例子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分析:此句子中“只有……才……”是一个表必要条件的关联词语。“必要条件”顾名思义,就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文段中出现了必要条件句,主题句一般为表条件“只有”之后的内容。如果条件句中省略了“只有”关联词,这时重点应是“才”之前的内容。此外,考生还要注意一点,不能混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考生要注意两个条件“角色互换”的干扰选项。

例子5:李红既会唱歌,又会跳舞。

分析:此句子中“既……又……”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既是并列,说明“既”与“又”之后的内容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此时,主题句应该全面概括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从宏观角度入手

“宏观”是相对于“微观”来说的,是指通过文段的行文脉络(即文段结构)找到主题句。常见的行文脉络类型有四种,分别是分总、总分、总分总、分总分。其中,河北华图对于“总”“分”界定为:“总”是重点,总句中的关联词是重点;“分”为辅证(即地位为辅,作用为证),是为了解释说明总句。其中常见的分句主要有五种,分别是背景铺垫(交待一个背景)、举例例证(列举例子)、解释说明(为支持观点进一步展开解释、说明)、援引观点(引用他人的话进行总结)、反面论证(主要是为了支持正面说法或观点)。

三、主旨题的解答要点

上述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解答主旨题进行了简单说明,河北华图总结为两点。从微观角度,通过找到关联词语来确定文段主题句;从宏观角度,通过找到文段的总句来确定文段重点。

来源: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