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期

本期编辑

李红颖

网易高考频道编辑

去投稿

新闻回顾

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微博)在2013年艰难“破冰”之后,今年又获得进一步推进,至少有28个省份将实施异地高考。今年报名人数达到5.6万人,较去年激增12倍,但部分地区门槛过高问题仍有待解决。。

专家介绍

靳晓燕

光明日报记者

问题一:异地高考,谁最需要?

异地高考有些在某些地方遭受“冷遇”。2013年,在辽宁就读且符合异地高考报名条件的 有5000人左右,最终报名的考生只有552人。在安徽,推算有500多名考生可以就地参加高考,实际只有300多人报名。而江苏、武汉也有不少符合条件 的考生均选择了返回户籍地参加高考。江苏只有347人报名,武汉仅109人报名。

王烽:符合条件的非户籍考生是否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与报名录取程序的便利 程度有关,但更主要的则是与就读地和户籍所在地录取机会的差异有关。一般来讲,如果就读地录取率明显高于户籍所在地,考生就倾向于在就读地参加高考录取。 目前异地高考门槛比较低的,一般是人口输入压力小,高考录取率又相对较低的省份。以上列举的四个省,2013年一本录取率都排在中游以后。这样的地方,异 地高考的压力不会很大,矛盾比较突出的还是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大城市。

问题二:异地高考是否有门槛限制?

事实上,流动人口输入地异地高考门槛普遍偏高。从流动人口数量来看,北上广津的流动人口 总和占全国流动人口近四分之一。北京、上海、广东等核心区域是目前异地高考问题最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有两大共同点,外来人口众多和录取率高,主要矛盾是 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对利益的争取以及开放后带来的教育资源紧张和城市压力。有家长直言不讳:“异地高考的这些条件,表面上是"条件",实质上是"门槛", 隐藏着"拼爹"逻辑。”

王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不协调、城市自然资源和教育资源承载力不足、高 考录取机会省际不平衡,以及当地居民的利益保护心理,是造成“异地高考”问题的原因。流动人口的权利意识觉醒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也必然与现有秩序产生 冲突。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不能拖延和回避,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异地高考”矛盾越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的难度就越大。这些地方多数面临人口控制的极 大压力,担心“高考移民”引起人口无序流动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全部放开,只能设一定的门槛、一步一步来。只要有门槛,就只能就高不就低, 先允许在当地就学时间长、条件更接近于户籍人口的孩子就地参加高考,而不是相反。综上所述,我并不赞成简单地用“拼爹”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