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我主张教育自主化,实现教育自主化,需要贯彻这样几个理念。

第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不是我的发明,但我很认可这句话,相信老师们也都熟悉这句话,但大家对这个“爱”字的理解未必相同。

什么叫爱?我们的爱能否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有了幸福的童年才会有幸福的人生,所以这个爱应该包涵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不是说满足了孩子或家长的要求就是爱。另外,在“爱”的方式方法上,我们聆听过孩子的心声没有?恐怕比较少。在基础教育阶段,现在声音比较大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声音,没有孩子的声音。而真正爱孩子,就要倾听孩子的声音,要跟孩子沟通,要跟孩子平等对话。

第二,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提倡愉快教育,有人反对,认为学习是刻苦的事情,我认为愉快与刻苦并不矛盾,愉快了才能刻苦。

为什么小孩愿意玩电脑游戏,他们感兴趣,所以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地玩,这算不算刻苦呢?当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刻苦学习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如今,一到周末,在父母带领下,孩子开始赶各种“班”,请问哪个班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呢?多是父母的主意。这种情况下,孩子都是“被教育”的,怎么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呢?一个孩子到十二三岁还没有爱好和兴趣,很可能成为一个一辈子平庸的人。

第三,老师要有童心,要了解童心。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同学,他们家里一个小孩第一天上幼儿园,看到一位老教师,被好多孩子围着,便想过去拉这位教师的手,人多挤不进去;恰巧旁边站着一位年轻教师,孩子便想拉这位老师的手,但年轻老师并未理他,孩子伤心极了。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就是这个意思,老师要了解孩子的想法、需求,毕竟童心是脆弱的。

第四,学生成长所依靠的不是施教,而是活动。教师要多组织活动,让孩子在活动里成长。美国有位著名的教育家叫雷夫,他的成功无非就依靠两条经验:一个是相信孩子、信任孩子,孩子也便相信老师,有安全感;第二,不管上什么课程,他首先与孩子们聊莎士比亚的戏剧,这满足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愿望。

我想,是不是可以提倡活动教育?过去讲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主要学习对象是社会,社会进学校,生活进教育;活动教育要求孩子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活动的探究获取真知识。课堂要组织活动,课外要组织活动,活动要体现孩子的生活,体现孩子自己的价值,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学到真知,体验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