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教育讯 互联网崇尚简单,正是这种“简单”让互联网对一个个传统行业进行了重塑。那么对于学生家长来讲,是否有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让学生提高成绩呢?日前,在“慧学院”辅助教育产品发布会上,慧学院的产品首席规划师于鹏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精准发现,高效解决。一个简单的只有八个字的方法,诞生了一款很可能颠覆传统培训行业的互联网教育产品,记者在参加完慧学院产品发布会后,感触到的却是另一份不简单的情结。

一切,从很简单的想法开始

在中国的教育土壤下,对于大多数十二年寒窗的学子们来说,学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从小学就开始择校,80%以上的学生都要上课后辅导班,在沉重的包袱背后,还有着巨大的费用开销。这一切真的很有必要吗?出身于农村却高分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于鹏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复杂而低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大多数时间统统被作业和培训班给蒸发掉了。

(慧学院首席规划师 于鹏 介绍产品诞生历程)

在曾经的“学霸”于鹏看来,学习是一件简单的事。提高成绩在于补齐“短板”。学校教育是“长板教育”,老师课堂上把各学科的知识点传授下去,但每个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不同,这就需要针对性的补齐短板,这也是回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本质的必然。但是传统的课后辅导班问题却很多,不仅师资力量良莠不齐,很多培训班雇在校学生当家教,而且按小时收费的模式,会刺激教师放慢讲课节奏,好比小时工一样,20分钟能讲明白的知识点要讲上1个小时。即使是1对1的个性化辅导教育,这种硬伤依然是无法克服,因为好老师总是稀缺的。这也是尽管全国中学生有超过八成在上课后辅导班,但中学生整体学习效率依然低下的原因。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提高效率,降低传统领域时间和空间上的成本,因此运营互联网、智能教育等高科技手段,一定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于鹏在谈起开发这套产品的初衷时,坦然承认想法就是如此的简单:运用名师名校的习题进行测试,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的发现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短板;然后通过富有经验的名师对短板进行讲解,高效的解决问题,最终打造一款“提分神器”。出发时,就是源于一个简单、纯粹的想法。

一切,做起来都那么不易

做一款辅助教育的智能教育产品,这个想法始于3年前,按照于鹏当初的想法,这款产品最多一年多就可以上市,因为于鹏毕业后从事教育领域已经十年了,而他的事业合伙人,同样当过“学霸”的北大毕业的尹志远,从事软件开发也超过十个年头。优势互补又富有经验,“这事做起来很简单”,慧学院产品开发团队上路时就是这种想法。

但结果却是整整三年半!

在“慧学院”产品发布会上,于鹏介绍了一组数据:“全国15个省市,30所初高中名校,1000名以上名师,10000小时以上视频,300000道手写板习题,研发团队501人,1223个日日夜夜…..”这一组数据,让现场很多媒体记者为之动容。

(慧学院背后的“大数据”)

之所以选择名校名师,是因为好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富有教学经验的名校名师,不仅传授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们挤破头、不惜天价也要择校,买学区房的本能动力。而互联网教育,就是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化利用效率,这是“慧学院”的使命。为此,慧学院的团队,历时一年多,拜访全国各地最顶级的名校,希望这些名校将授课内容加入慧学云平台。按照于鹏他们的想法,原来定的目标是12个省市,每个省各选1所初中和1所高中合作。因此圈定了15个省,防止合作不成功有些余地。过程是艰苦的,因为拜访的这些名校的校长,“往往都是省长们都要批条子找关系的人”,但最终校长们为慧学院的做事精神和开发产品的理念所打动,15个省30所学校的顶级名校全部参与合作。

之所以在15个省市布局,是因为目前中国的教育区域差异化很大,高考时各省试卷差异越来越大。针对这种差异化,选择各地区标杆性的学校进行合作,并融入区域性大数据和成绩排名。于鹏介绍,虽然选择几所全国最好的学校的课程会省时省力很多,但针对区域教育的差异化,这样对每个使用的学生来讲,感觉会更好,效果也更好。慧学院计划2015年内实现全国范围内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各省都建立名校资源的合作。

(回归简单产品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慧学院中一个简单的功能设计——30万习题全部采用手写板方式。据说,有一次于鹏和一个老师谈起教学经验,提到为什么学生在看一道题的时候为什么喜欢黑板。研究发现黑板书写的速度正是人理解的速度。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慧学院所有的知识点讲解开发,都采用手写板方式。例如一个5分钟的知识点讲解内容,老师从一开始精心的准备内容,然后录制,边录边说,最后进行剪辑,并做好每一个手写板习题,这背后凝结大量的心血。

为了手写板这一个功能,慧学院产品的开发周期延长了1年。于鹏介绍,为了做好每一个手写板,我们动员了团队所有的人。当我看到1223天的辛勤结出硕果的时候,我特别激动。所有的这一切,为了所有学生使用过程中简单、方便,符合他的所有习惯。

30万道习题,1223个日日夜夜,这些“大数据”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从另一个角度,折射了一款智能、简单产品背后的极致努力。这种为简单目标而进行的脚踏实地努力,或许才是“慧学院”与其他互联网教育产品最大的不同。

一老一小,折射独特文化

在这场朴实的发布会现场,参加产品亮相仪式的最重量的嘉宾,不是教育部领导,也不是名校校长,而“慧学院”开发公司的前台,一个叫严秀的小姑娘。毫无疑问,这大大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因为理所当然负责压轴的嘉宾应该是慧学院的首席规划师于鹏。

事后于鹏对此解释道,“严秀是我们公司的一名前台,也许在许多人眼里前台是最平凡、最普通的岗位,但是正是有了这些平凡、普通的人才有了我们“慧学院”的今天。”

与此对应,发布会现场还来了一位耄耋之年的教育界前辈,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厉益森老校长。据于鹏介绍,慧学院产品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和兴趣,引入了一些网游产品增加用户粘性的功能,如竞技奖励等元素。对此,厉老还曾不无顾虑。但于鹏谈起现在孩子的学习特点,讲到如果孩子们天天泡在“慧学院”平台上学习知识点,不也是一个好事吗?厉老真心释怀了。老校长为教育倾注一生心血,也对富有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教育基因的慧学院产品的研发,自始至终给予了莫大的支持。

(厉益森老校长心系教育)

从前台到老校长,在这一老一小背后,我们看到“慧学院”产品团队的另外一个侧面的写照:扎实。从严秀作为重量级嘉宾,我们看到企业文化的重心很低,这是一种全员做事的文化;做教育需要脚踏实地、精耕细作,正是有很多像厉老一样教育界人士的支持、指导,才让慧学院产品成为一款真正懂得教育的一群人做出的产品,可以更好的成为传统学校教育的互补性辅助教育产品。

(精准高效的提高成绩,让学习变得简单)

在采访最后,于鹏讲了一个心愿: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不仅是我们孩子家长感慨的事儿,对于读书的孩子们来说,时间又都去哪儿了?本该充满乐趣和亲子时光的周末,往往被培训辅导班给占据了。我就希望,每个周六的上午,孩子不必早早起床赶着去上培训班,可以睡个懒觉,然后轻松的在慧学院上做一轮题,很快把一周的知识点缺啥补啥,剩下的时间是孩子的。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