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校生感受转型“阵痛” 文理分科致急功近利

高校在校生感受转型“阵痛

在一些高教界人士看来,无论是高考指挥棒改革,还是高教改革——当下,有一批学生已经在经历着转型的“阵痛”。

上海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曹伟元介绍,虽然该校以“理工”打头,但这些年来,新生入学后一直在接受通识教育,为学生补上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的短板,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我们现在感到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分科教育下,知识面太窄了,懂物理的不懂化学,很多专业的教学都受制于此。”曹伟元说。

上海大学从2011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新生入学后先接受大类通识教育,大二才进入专业学习。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说,为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包括上大在内的很多高校近年放宽了转专业的门槛。从目前高校的转专业情况看,更占便宜的是理科生。“理科生不仅可以考虑理工科专业,也可选人文社科专业。但文科生就不同了,根本不可能转到理工科专业学习。”对目前还在读高中的文科生来说,这不啻是一记警钟。

这些年,大学之所以对文理分科意见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分科教育不仅输送了一批批偏科严重的学生,还导致一大批学生过于急功近利,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都很不利。

执教于沪上一所名校的一位物理教授说,上学期,她给一个基地班上课,不料自己也成了分科教育的埋单者。原来,这个基地班的学生偏向于生命科学方向的研究,当教授稍微提高一点物理学的教学要求时,学生就抗议了。有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和专业不相关的课程;还有的学生很担心这门课拉低自己的绩点会影响将来出国。

这位教授直言“丢脸”:“连名校基地班的学生对学习也这么急功近利!”她继而感慨道,旧高考指挥棒转了几十年,影响的不仅是中学和大学教育,还有人的思维方式。而今,高考改革了,大学教育也在深入改革,对中学生和大学在校生来说,转变观念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本报记者 樊丽萍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