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童书妈妈的第164篇分享。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人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并获得生活的保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记得还是在孩提的时候,我问一位冬天闲坐在街头的老奶奶,
“如果每天给你一角钱,你愿意每天都坐在这里吗”。
“当然,反正我没什么事,也会坐在这里。”老奶奶笑着说。
然后,她反问我,“那每天给你多少钱,你愿意坐在这里呢?”
我认真地想了想,“多少钱也不行,我还要去看书和玩耍呢!”
现在,回想起来,自由地从事文化工作,在生活中热爱旅行的人生,似乎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种下了种子。
为什么培养兴趣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有一次,我和丸子爸爸一起聊“现在赖以生存的工作技能,究竟来自哪里”的话题。
之所以问丸子爸爸,是因为他是工科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出身,却一直在媒体和IT行业里做记者、编辑、主编、总经理,简直是典型的南辕北辙的人生经历。
他似乎没觉得这是个问题,想了想,说“大概是从小喜欢看课外书的习惯,说起来,现在用到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学校里学的”。
然后,他列举了一个数据,“现代的知识更迭得很快,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应该80%到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了。而现在就读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65%现在还未曾出现过。”
最后,他又讲述了一个事实,“所以,当我在招聘的时候,从来都不看院校和专业,而是看热爱程度和实际的水平。”
想一想,也真是。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最潮流的领域、最热门的专业、最好的工作,都和现在大相径庭。那么,与其学习注定要落伍的知识点,不如持续培养不会变化太大的兴趣。
知识是窄的,而兴趣是宽的。只要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就会不断地主动地学习相应的知识——这对于他来说,不再是功课,而是本能的需求,是愉快的体验。
有了兴趣就可以自由主导人生
我很欣赏英国夏山学校里,关于如何平衡孩子的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夏山学校里,给予了孩子最宽泛的自由。就是说,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上不上课,上什么课,做哪些事情,寻求哪些帮助。
譬如,实验室和木工房都是开放的,哪个孩子有兴趣,就可以自己在那里瞎捣鼓——只要在安全的范围之内,老师只是观察,而不主动讲授相关的知识。
当孩子做一个玩具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就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则结合实际发生的困难,讲述相关的数学、力学、制造学的知识。
也就是说,孩子先有兴趣,再根据兴趣去学习知识。如果没有兴趣,那首先要做的,是发现自己的兴趣,而不是学习知识。
有了兴趣会产生什么样的魔力呢?我认为,就奠定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以及自由人生的基石。那将是他无可取代的最大的财富。
怎样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当然,夏山学校的模式,不可能全盘地在现在社会里复制,更不可能在当下的中国实现。我们要客观地,在现有的环境里,寻找培养孩子兴趣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承认,每个孩子是有天分存在的。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优势领域,这是科学上已经被印证的。当孩子从事他擅长的领域的事情时,往往事半功倍,而且很容易做出成就,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
可惜的是,现在的教育模式,过多地强调平均,反而丧失了给每个孩子发挥空间的机会。那么,作为家长,就要仔细地观察,帮助孩子发现他天分所在,兴趣所在。
其次,让孩子多方体验,然后选取某个领域专注培养。在中国,很多家长同时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从艺术到体育,从语言到思维。在西方,家长会在不同时期给孩子报不同的班,然后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选择最喜欢的。
最后,是充分地尊重孩子,宽容地看待他的兴趣。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个职业没有所谓的好坏高低之分。有的,是做的人把这件事做成什么样子。这么说吧,可口可乐不过是卖糖水的,但绝大多数卖糖水的人并不能做成伟大的公司。
我为什么偏爱《可怕的体验》
其实,本来童书妈妈和中信出版社合作的是另一套图书,但因为印刷时间问题而推迟了。一天,我偶尔拿起了一本《可怕的体验:千万别当间谍》,一看之下就有一种无意中收获了珍宝的欣喜。
这正是我最喜欢的图书类型,有趣、不装,有干货、有情怀。
看这套书时,作为同行佩服极了英国Usborne出版社。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对当侦探、间谍、公主、法老、海盗、骑士、罗马士兵十分热衷,大多数同行都能策划出一些书来。我曾经对出版界“策划”两个字无比反感,它是通常如何造句的呢?
建国60周年了,得策划一套爱国主义的书!
明年是×××诞辰100周年,得策划一套书!
甚至,在选题会上,听见刚进出版社的编辑激动万分地说:《爸爸去哪儿了》太火了,我们策划一套爸爸教育孩子的书一定好卖!然后,这个编辑还就如何卖头头是道地谈了很多很多……
我只能诚恳地说,书店里面那些1000册都卖不出去,而收回库房化为库存最后报废变成纸浆的书,多半是这样热情万丈“策划”出来的。
那是因为,我们的才华横溢的作者,其创作激情、动机,不是通过策划能迸发出来的,不是出版商放一堆钱就能刺激出来的。
才华是内分泌出来的。
制造内分泌的源头,在于兴趣。
《可怕的体验》这套书,看上去是“策划”出来的,但我更加相信是作者内分泌出来后,恰好遇到了经验丰富的出版社,又跟专业出版经验结合出来的。
因为这套书,实在是太酷!太懂孩子的心了!
成为公主、海盗、罗马士兵、间谍,乃至法老,我知道这些不能叫做孩子们的理想,甚至不能说这算是梦想——仔细想想,跟中国好声音里面汪峰问的“你的梦想是什么”相比较,当个埃及法老,实在不能算梦想吧。
那这些孩子们老想扮演的角色,究竟算什么呢?我想,应该叫做幻想。
幻想,换而言之叫做白日梦,我其实是个非常爱做白日梦的人。比如,年轻的时候,我幻想自己彩票中了一个亿,用多少钱买房子,多少钱买车子,多少钱帮助亲戚,多少钱环游世界;现在我爱拿着一个地球仪,幻想那些我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的人是如何生活,最关心些什么;在工作紧张之余,去机票网站看看价格,幻想一下出游到不同目的地的情景……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幻想没有用处,我经常听见有师奶愤愤地制止别人:别发白日梦了!
但是,白日梦是有用的!有趣有益的幻想,甚至能发挥暗示、心理催眠的作用,能够进入潜意识进行治疗。我在美国催眠协会主席汤普森博士的书里看见太多这样的治疗方案了!
幻想隐藏着兴趣,爱好,天分中的偏爱,你看,哪个发完白日梦的人不是开开心心的、心满意足的?我的朋友,童装品牌T100的创始人董文梅,她7、8岁的时候最热衷的事情就是给小娃娃做衣服。后来,即便她已经成为华西医科大学医院的“一把刀”,也不能忘怀小时候的白日梦,然后,她就辞职做了自己深爱的品牌。
小孩子尤其喜欢幻想,我女儿超级喜欢玩过家家游戏,甚至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念念有词玩一个小时;男孩们喜欢玩奥特曼、变形金刚,那些都是幻想的投射。不可否认,孩子们能从幻想中得到极大的快乐。
而且,孩子们都清楚地知道幻想跟现实之间的界限。
所以,《可怕的体验》是一套承认孩子们发白日梦价值的书;我想作者也很爱发白日梦吧。
同时,它还体贴地送上各类秘笈宝典,发白日梦需要注意到每个细节,都注明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最喜欢间谍这本,那形形色色的接头暗号、密码制作让我非常着迷,我跟小丸子已经玩了几次传送情报了;
它非常庄重地告知孩子们,怎么做才能更加有“范儿”,看公主那本的时候,我被作者的幽默笑得肚子都痛了;(我猜想童书作家一边在写作时一边会得意地爆笑,因为我写出这样文字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浑身在大放光芒,想象读者如潮水般表扬涌来)
它又如此专业(不带引号),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告诉孩子们要紧的知识点,思考方式。我认为看完这个书,家长不必花上万元送孩子去学思维导图了,因为每一本都是。
在这套书里,我看到了蕴藏了历史、地理、文化、数学、建筑、写作、设计、手工、绘画、化学、探险、运动、表演、思维……几十种的兴趣。
要知道,每一项的兴趣,都足以让一个孩子找到一生的方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