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有很多经典语录,其中有一句是他在IPO前说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首次听到这种话的投资者可能会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竟然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美国的股东们会怎么想?
  马云,蔡崇信,陆兆禧和武卫在美遭起诉
  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月29日,专业主打集体集体诉讼官司的“股市秃鹫”波默朗茨(Pomerantz)律师事务所向阿里巴巴提出集体诉讼称其相关管理人员涉嫌违反《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和《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随后一天, 罗宾斯·盖勒律师事务所 (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向纽约南区法院提起对阿里巴巴以及高官团队马云,蔡崇信,陆兆禧和武卫四人的集体诉讼。
  称阿里在上市文件中对公司的运作,财务预期以及监管风险陈述失实或误导,虚假陈述使得阿里巴巴的美国存托股份被人为抬高。
  这是阿里巴巴在上市后遭遇的首个集体诉讼。
  罗宾斯·盖勒律师事务所诉状内容则包括:

本案为证券集体诉讼,原告Manishkumar Khunt代表其个人,以及其他在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1月28日期间,购买阿里巴巴公司美国存托股票(Alibaba 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简称“阿里巴巴股票”)的集体诉讼成员,起诉阿里巴巴公司以及公司管理人员、董事等相关人员违反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案。

30. 根据S-K法案[17 C.F.R. 229.303]第303条,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相关解释,包括任何已知的趋势,发行人应当公开已经导致或很可能会导致注册人的财务信息无法预测未来经营业绩的事件或不确定情况。
  在首次公开募股之前,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600104,股吧)曾进行会谈,上汽集团得知阿里巴巴正在大肆扩张业务范围。此次会议涉及的不利事件和不确定情况以及会议中讨论的交易很有可能会对阿里巴巴接下来的运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这些消息本应该在申请上市注册登记报告中公布,而阿里巴巴公司却没那么做。
  多家华尔街投行下调阿里巴巴目标价
  例如,美银美林将阿里巴巴集团的股票评级维持在“买入”(Buy)不变,但同时将其目标价从132美元下调至116美元。
  美银美林发布《大行报告》称:“由于管理层强调IPO以后的公司长期前景,因此该公司的利润率和商业化率仍处在过渡期中,这两项指标均出现了同比下降,原因是:
  1)为支持本地服务、低线城市业务扩张计划以及移动搜索和地图等新业务而投入了营销和IT投资;
  2)移动商品交易总额的占比上升(在零售商品交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为42%),而由于移动端广告较少的缘故,其商业化率不及PC平台;
  3)在商业化PC和排名系统的问题上不够激进,该系统更关注的是相关性和长尾关键词,目的是保护用户体验和留住广告主,这是因为有些竞争对手正在提供免费或低价的营销服务来吸引新客户。”
  其他分析师对阿里巴巴集团股票评级和目标价作出的变动如下:
  巴克莱银行:评级为“买入”,但将目标价从115美元下调至110美元;
  CRT Capital:评级为“买入”,但将目标价从122美元下调至110美元;
  Evercore ISI:将目标价从130美元下调至115美元;
  高盛集团:评级维持在“中性”(Neutral)不变,同时将其目标价从104美元下调至98美元。
  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9月19日IPO上市,当时的发行价为每股68美元,挂牌首日则报收于93.89美元,该日的股票成交价区间在89.95美元到99.70美元之间。随后,阿里巴巴集团股价一直都停滞不前,直到同年11月3日才突破100美元。到之后的11月13日,该集团股价突破120美元,目前则已回落至90美元附近。
  回顾屡遭做空的中概股
  从2011年开始,随着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公司越来越多,中概股危机也呈现爆发式增长,类似这样的中概股在美国遭遇海外集体诉讼或做空的例子屡见不鲜:
  2012年7月,美国7家律师事务所向新东方发起集体诉讼,指控新东方发布了虚假和误导信息,包括财务报表夸大了资产规模或者现金流。诉讼目前仍未有明确结论。
  2013年8月美国4家律师事务所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兰亭集势作出了虚假和误导性声明。2014年9月,兰亭集势宣布以155万美元就集体诉讼达成和解。
  2014年5月聚美优品在纽交所上市,7个月后遭PomerantzLLP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聚美优品及其特定高管向投资大众发布了错误的、误导性的声明。随后4个月里,聚美优品市值缩水60%以上,但该案至今尚未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