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高中文综项目历史教研组

一、整体评价:特点与难度

2015 年历史高考终于落下帷幕,这是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后北京迎来的第一次高考,也是北京市在改革填报志愿方式后的第一次高考。由于北京并不是首轮高考改革的试点省市,所以今年北京高考历史学科在命题方式上较去年相比,依然是稳中求变。稳的部分在于,依然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例如:18 题、 19 题两题都是通过排序考察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现代史具体时间的记忆。再例如:14 题通过对史料材料分析考察唐宋商品经济发展。依然重视新型史观的应用,比如 37 前两问,都是结合全球史观和社会生活史观,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汉语与拉丁语的演变以及英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在今年新东方模考试卷中,我们恰恰考察了汉武帝与查士丁尼一世在文化措施上的异同。

变化的部分在于,首次考察了史学研究方法。例如:开篇第 12题,通过《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一段材料,让学生来应用史学研究方法。再有就是重视文化史的考察,试卷中文化史所占的比重大大增加。在试卷中选择题 15 题考察了理学与心学的对比, 20 题考察了宗教改革,21 题考察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材料题中整个 37 题都是在考察思想文化,41 题考察了建国以后的科技成就。而在今年新东方模考试卷中,我们设置了 40 分左右的思想文化史内容。

二、试题解析:规律与方法

(一)对时间的记忆

整套试卷选择题中,除了 12 题、 21 题和 22 题不是考察时间和时间的对应外,剩下 9 题都是直接考查时间和历史事件的对应。这体现了北京一贯注重对时间的记忆,往年试卷中直接考查时间记忆的要占到 6 成左右,今年也是如此。

“记不住”始终是困扰高三历史学习的一个难题,要想解决方法如下。首先,早动手。高三不是从九月一日开学开始的,而是从上一年高考结束也就是六月八日开始的。从六月八日到九月一日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个阶段一定要快速进入高三状态,利用其它学科压力较小时抓紧时间进行背书默写等记忆工作。若是等到从九月一日在开始,一切都晚了,等期中考试一过压力会更大,届时你想背也没有时间了,知识的漏洞由此造成,而且多半会“一漏到高考”。其次,有方法。高考要考的历史知识纵横四千多年,地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当的庞杂和琐碎。所以一定要把知识连成体系,从时间点到因果线,最终全面地把握整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另外就是在背书后要用默写和做题的方式来检验背书效果,建议在背书后 12 至 24小时内进行默写或者做题检验背书效果。

最后,要坚持。背了会忘,这是人的天性,越是不喜欢的东西忘得越快,比如历史知识。所以在整个高三一年的复习过程中,你就是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记忆力。所以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二)能力要求的提升

在高考主要考察学生如下能力:提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解决问题。比如今年考题中 37 题第 3问,要求学生从大段的史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且对新文化运动和近代汉字发展进行解读。 40 题第 2 问,要求学生从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对丝绸之路的特点进行概括。开篇 12 题就是设置了史学研究的情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史学研究问题,这是一个崭新的角度。

如何提升能力又成为摆在高三学子面前的新难题,我们给出的方法是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专项试题训练来提升。如在复习中可以加入地图题专项训练、解读题专项训练等。

(三)对热点知识的考查

北京在高考出题中一向不避讳时政热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史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所以今年高考也在整体上凸显了对传统文化的考察与思辨,比如选择题 15 题在北京高考中首次考察心学,37 题第 1 问考察汉语的形成。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所以在今年高考中 13 题考察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22 题考察了美国的三权分立。而在模考中我们把权力制衡作为材料题重点考察。今年恰逢新文化运动 100 周年,37 题第 3 问就考察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以及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

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一带一路也是今年的时政热点,所以在今年高考的 40 题中考察了丝绸之路,而在模考班中,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我们分别通过选择题和材料题进行了考察。所以,在 2016 年高考前,我们还是会关注时政热点,从时政的角度对知识进行串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