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临近,有些老师又在为写评语苦恼了。千万别小看期末评语,写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写不好可能会给学生内心带来伤害。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的评语更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童谣、诗歌、语音等多种形式不但学生喜爱,也彰显了老师的个性与才情。

空话、套话不见了 称谓变化更亲切

“该生思想进步”“该生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翻开“70后”“80后”的成绩报告单,评语大多是这样的开头。

而如今的老师们写评语越来越亲切,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记者看到,不少评语中不仅称谓从“该生”变成了“你”,还且还多了很多比如“哦”“呀”“哇”之类的语气词。

“你是个聪明的学生。不管是朗读,还是回答问题,声音最响总是你,你还很热心地为班级做事,这样的你,真的好棒呀!可是有些时候,你在课上开小差,你知道老师多着急吗……”记者调查发现,类似这样亲切的评语比比皆是。

“称谓上的变化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更加亲切,学生们也更乐于接受。”北京市一七一中学刘娅丽老师说,写评语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进步,所以现在的评语大都以鼓励为主。即便是写学生的不足,老师们也会采用非常委婉的语言或表达方式。

目前,北京市中小学生评语已经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发展评价手册》。对此,顺义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刘艳辉老师说,老师们在写评语时都会比较谨慎,更倾向于赞赏和鼓励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也有利于老师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激励学生。

吸收时尚元素 评语彰显教师才情

记者整理发现,不少老师的评语紧跟潮流,热词频频。比如“你的成绩总是这么 任性 ,每次都让老师不得不表扬!”此外,童谣、诗歌、散文、语音等,也成为评语的新元素,新颖的形式不但让学生喜爱,也彰显出老师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多才多艺。

“积极发言有想法,纪律还要争红花”“学习努力字进步,还需积极来发言”……北京汇文一小周洪梅老师的儿歌评语早已传为佳话。据周老师介绍,每学期为了写好评语,没少费脑子。有一次,她从一个学生身上得到了灵感。这个学生很聪明,总爱帮助别人,因为画得一手好画,还办过个人画展。一想到她,一连串的形容词从周洪梅脑子里冒出来:善解人意心豁达,多才多艺人人夸……于是,她决定:这学期的评语采用儿歌形式。周洪梅表示,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认字不多,读长句比较困难。但儿歌有动感、有韵律,学生们更喜欢。

在北京市顺义二中,李丽老师一改将评语写在纸上的形式,为她班上的每位学生精心录制了一段段“深情的声音评语”。学生激动得反复听,评语中老师的期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对此,李丽老师说:“评语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呈现。”

“老师要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恰当地传递对孩子的喜爱和欣赏。”刘艳辉老师也认为,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多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专家观点

评语改革是德育进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肯定了评语的变革。他说,童谣也好,诗歌也罢,都能够形象、生动地评价孩子,改变了以往“八股文”的套路,贴近了孩子的心灵。同时,也对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他们对孩子更关心、更负责。

他建议老师写评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不要作秀。“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但目的只有一个,即要被孩子接受、内化,而不是抵触。只有这样,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

为学生“私人订制”评语

评语是学生成长的名片,可以描绘出学生的成长轨迹,它不仅能激励学生前进,也能为师生沟通架起桥梁,同时它更是家校联系的纽带。

“评语是老师一学期或一段时间,对学生倾注情感的回顾。”顺义教育研究考试中心教研员刘艳辉建议老师们为每个孩子“私人订制”评语。“评语要恰当切入,突出个性;通过情感倾注,走入学生内心。”刘艳辉说,面面俱到的评语会显得刻板、不痛不痒,不如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某个角度切入,抓住重点或特长进行评价,这样更实际、更有效。

相关链接

看评语

几度春秋几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师的评语也不断发生变化。北京汇文一小校史资料显示,上世纪30年代老师的评语是这样的:“容止愿达,禀性忠诚,做人温俭,读书专精,聪颖天纵,无量前程,长此勤勉奋进,何患立业成名。”寥寥数语,生动刻画出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爱好、价值取向。

可见,每个年代的评语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顺着这个脉络,或许可以窥见评语变迁的规律。

上世纪60—70年代

训导式评语,跟学生守则差不多

这一时期的评语对学生的优缺点直言不讳,弥漫强烈的训导语气。评语俨然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南针”,鲜明地标定了学生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评语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注重把握学生的政治方向,将评语视为一项政治工作。

上世纪80—90年代

格式化评语,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这一时期的评语大同小异,写法单调,句式多有雷同;词汇贫乏,套用统一的格式范本。评语就像流水线上规格一样的产品,且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如某学生三年级至六年级的操行评语均是:“该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做好值日工作、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这样的话顺序调换一下或稍微改动修饰词,已看不出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轨迹,更是安在哪个学生身上都可以的,很难起到其应有的导向作用,个性化特点更谈不上。

2000年至今

蜜糖式评语,以激励学生为主

期末临近,有些老师又在为写评语苦恼了。千万别小看期末评语,写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写不好可能会给学生内心带来伤害。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的评语更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童谣、诗歌、语音等多种形式不但学生喜爱,也彰显了老师的个性与才情。

空话、套话不见了 称谓变化更亲切

“该生思想进步”“该生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翻开“70后”“80后”的成绩报告单,评语大多是这样的开头。

而如今的老师们写评语越来越亲切,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记者看到,不少评语中不仅称谓从“该生”变成了“你”,还且还多了很多比如“哦”“呀”“哇”之类的语气词。

“你是个聪明的学生。不管是朗读,还是回答问题,声音最响总是你,你还很热心地为班级做事,这样的你,真的好棒呀!可是有些时候,你在课上开小差,你知道老师多着急吗……”记者调查发现,类似这样亲切的评语比比皆是。

“称谓上的变化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更加亲切,学生们也更乐于接受。”北京市一七一中学刘娅丽老师说,写评语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进步,所以现在的评语大都以鼓励为主。即便是写学生的不足,老师们也会采用非常委婉的语言或表达方式。

目前,北京市中小学生评语已经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发展评价手册》。对此,顺义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刘艳辉老师说,老师们在写评语时都会比较谨慎,更倾向于赞赏和鼓励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也有利于老师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激励学生。

吸收时尚元素 评语彰显教师才情

记者整理发现,不少老师的评语紧跟潮流,热词频频。比如“你的成绩总是这么 任性 ,每次都让老师不得不表扬!”此外,童谣、诗歌、散文、语音等,也成为评语的新元素,新颖的形式不但让学生喜爱,也彰显出老师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多才多艺。

“积极发言有想法,纪律还要争红花”“学习努力字进步,还需积极来发言”……北京汇文一小周洪梅老师的儿歌评语早已传为佳话。据周老师介绍,每学期为了写好评语,没少费脑子。有一次,她从一个学生身上得到了灵感。这个学生很聪明,总爱帮助别人,因为画得一手好画,还办过个人画展。一想到她,一连串的形容词从周洪梅脑子里冒出来:善解人意心豁达,多才多艺人人夸……于是,她决定:这学期的评语采用儿歌形式。周洪梅表示,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认字不多,读长句比较困难。但儿歌有动感、有韵律,学生们更喜欢。

在北京市顺义二中,李丽老师一改将评语写在纸上的形式,为她班上的每位学生精心录制了一段段“深情的声音评语”。学生激动得反复听,评语中老师的期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对此,李丽老师说:“评语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呈现。”

“老师要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恰当地传递对孩子的喜爱和欣赏。”刘艳辉老师也认为,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多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专家观点

评语改革是德育进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肯定了评语的变革。他说,童谣也好,诗歌也罢,都能够形象、生动地评价孩子,改变了以往“八股文”的套路,贴近了孩子的心灵。同时,也对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他们对孩子更关心、更负责。

他建议老师写评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不要作秀。“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但目的只有一个,即要被孩子接受、内化,而不是抵触。只有这样,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

为学生“私人订制”评语

评语是学生成长的名片,可以描绘出学生的成长轨迹,它不仅能激励学生前进,也能为师生沟通架起桥梁,同时它更是家校联系的纽带。

“评语是老师一学期或一段时间,对学生倾注情感的回顾。”顺义教育研究考试中心教研员刘艳辉建议老师们为每个孩子“私人订制”评语。“评语要恰当切入,突出个性;通过情感倾注,走入学生内心。”刘艳辉说,面面俱到的评语会显得刻板、不痛不痒,不如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某个角度切入,抓住重点或特长进行评价,这样更实际、更有效。

相关链接

看评语

几度春秋几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师的评语也不断发生变化。北京汇文一小校史资料显示,上世纪30年代老师的评语是这样的:“容止愿达,禀性忠诚,做人温俭,读书专精,聪颖天纵,无量前程,长此勤勉奋进,何患立业成名。”寥寥数语,生动刻画出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爱好、价值取向。

可见,每个年代的评语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顺着这个脉络,或许可以窥见评语变迁的规律。

上世纪60—70年代

训导式评语,跟学生守则差不多

这一时期的评语对学生的优缺点直言不讳,弥漫强烈的训导语气。评语俨然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南针”,鲜明地标定了学生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评语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注重把握学生的政治方向,将评语视为一项政治工作。

上世纪80—90年代

格式化评语,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这一时期的评语大同小异,写法单调,句式多有雷同;词汇贫乏,套用统一的格式范本。评语就像流水线上规格一样的产品,且大多采用第三人称。如某学生三年级至六年级的操行评语均是:“该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做好值日工作、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这样的话顺序调换一下或稍微改动修饰词,已看不出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轨迹,更是安在哪个学生身上都可以的,很难起到其应有的导向作用,个性化特点更谈不上。

2000年至今

蜜糖式评语,以激励学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