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网易教育频道独家采访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耿丹学院丁晓良:"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耿丹学院丁晓良:"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网易教育: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5金翼奖网易教育年度大选颁奖典礼的现场,现在作客直播间的是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教育副院长丁晓良,丁院长您好。

丁晓良:您好。

网易教育:耿丹学院在国际视野下的人才培养标准是什么呢?

丁晓良:应该讲最简单地说,内圣外王,内圣,我们希望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有修养、有责任感;外王就是要有知识的能力,简单说是内圣外王。扩展一点,教育本身讲知识、能力、素质,我理解是人文素质,我们这些方面都在做着一些工作。

网易教育:丁院长,我们耿丹学院关注学生差异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丁晓良:差异的培养目标,首先是把三本录取线进来的孩子们培养成为内圣外王、负责任的公民,快乐工作和快乐生活的社会人,当然,更高一点的理想,我们也希望能够培养一些未来的领袖型人才,因为进入我院的孩子们并不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要做到这一点是有很大挑战的,我们不像北大清华本身是生源驱动型的,我们的孩子过去之所以进入三本录取线,就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习惯、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做到这一点,挑战还是蛮大的,目前我们主要是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做这些事儿,好学校的教育是办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四个方面做一些扎实的工作:

一就是宽进严出,三本属于宽进,特别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整个全国的录取率已经到了百分之三十几,北京更是到了百分之八九十,“宽进”以后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才,所以我们是要严出的,所以要严格要求,俞敏洪院长曾经给我们讲过,我们的目标是想办成中国比较好的一所私立大学,要想办好,不是宽进宽出就可以,在严出这方面,现在我们用严格标准来倒逼同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一定程度上这些孩子们都是家长求着他们学,所以我们要启发他们内心的动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第二,我们也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怎样能够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呢?就是要从每个课堂抓起,每一门课抓起,怎样能够改变每一个课堂,就一定要提高老师的内生动力,教育这件事情如果能够持续下去,首先需要学生有获得感,老师有成就感,它才可以持续下去,为了激发老师的成就感,学生的获得感,我们现在对每一门课程,都会请同学们做课程体验评价,不是传统的评教评学,而是问同学们在上完这门课程之后有什么体验,他把体验讲出来,他愿不愿意向学弟学妹推荐这门课,他上完这门课的感悟是什么,课程体验评价,以此激发老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告诉同学,你可以看到其他同学参加这门课都有什么感悟,而你有什么感悟,同学可以找到自己的差距,老师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差距,从而激发他们内生改进的动力,教学是共同体,不仅仅是老师不改学生改,或者是老师推着同学改,教学共同体,一个课程体验评价,这是我们做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是从产出目标倒推,优化课程群的设置,不能说因人设课,而是因需设课,刚才讲了目标,我们要通过目标来倒推目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结构,倒推,优化相应的课程配置,而不是我有什么老师就开什么课,所以要因需设课,优化专业配置,而不是因人设课。

第四就是要形成一个闭环,因为教育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每一步都要形成闭环,计划、做、检查和后续行动,而不是说讲完就完了,这样持续不下去,所以我们大概是采取了这样一些行动来逐步向着目标推进。

网易教育:好,谢谢丁院长今天给我们讲了这么多,我也学到了很多,谢谢您的分享。

丁晓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