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会,确认了“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人民都是中华儿女。习近平和马英九共同宣示了两岸和平的决心。据台北方面公布的会谈内容,习近平提到两岸学术、教育交流时,马英九主动提到,台湾有很多科技大学,素质不差的,缺额都很多;因为少子化的结果,大学变得过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希望把台湾变成一个亚太的高等教育重镇,因此我上任的时候三万人,今年超过十万人,这数字大陆听起来很小,但是对台湾是正面的,麻烦您思考一下”。

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脉,同声同气,十多二十年来教育交流渐趋密切。大陆在1985年就招收台湾学生入读大学本科,但直至2011年台湾才承认大陆学历,四年前首批大陆学生赴台升大学,并于今年六月戴上四方帽。如今,到大陆读大学以至研究院的台生,每年上万人,近几年来到台湾升大学和读研的陆生约三千人,若加上修读短期课程的,则超过八万人次。

内地教育部推惠台政策

两岸民间和学界交往,其实始自1980年代,双方隔绝30年后,台湾开始允许民众赴港澳旅游,但禁止旅游者从港澳经转大陆。1985年,大陆开放台生赴大陆升学。1987年,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开放民众“有限度”赴大陆探亲奔丧。1992年起,台湾要求两岸学生交流须为在校学生,且须团体出行。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后,内地教育部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台政策。“同等收费”政策使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生按照大陆学生标准同等收费。“专项补贴”则由国家教育部按大学招收台生的实际人数,给予专项津贴,又设立专门的台湾学生奖学金。2008年起,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不断增加,他们主要透过统一招生考试、免试招生以及单独命题考试三种方式入读大陆高校。

2008年5月,马英九上台,就职承诺“承认大陆学历、到大陆招收学生”提上日程。2009年起,大陆交换生与留学生可直飞台北。2011年,台湾高校首次面向大陆招生,但只限广东、福建、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等六省市。2012年,台湾首次开放两所公办大学面向大陆招本科生,分别是金门大学和澎湖科技大学。2014年,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政治大学等49所台湾公立大学,首次面向大陆招收本科生。

2015年7月,台湾第五届大学陆生招生公布,报名人数达4817人,再创历史新高。每位陆生可选46个志愿科系,公立大学只能填10个志愿,私立大学可选36个。获填最多志愿的学校依序是淡江、铭传、逢甲、文化。

不过,同样是在对岸读书,台生、陆生权益差距很大。台湾教育部对大陆生的调查发现,近86%受访陆生期盼在奖助学金、健保、工作许可等条件上比照外国学生待遇,并解除三限六不政策,要求“给我们人的待遇”。

目前,台湾学生赴大陆念书,可以像一般大陆学生实习、打工,毕业后也可在大陆就业。若以好成绩申请到顶尖大学,从校方、系上到民间组织,更有各式奖学金。医疗方面,台生可像大陆学生一样享有学生医疗;2005年起,台生学费与大陆学生看齐。

不过,尽管台湾高校向大陆打开了门,这扇门却是道“窄门”。台湾对陆生实施“三限六不”政策,即限制采认大陆优秀院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不加分、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校外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证照。

陆生在台湾要实习,必须自行与大陆公司联系,趁寒暑假返乡完成学分要求;想当研究助理,必须是非官方计划;奖学金不能拿公立单位给的;学费大多比照最高等级“外国学生”,比侨生高,甚至多是本地生的一点五倍至两倍。至于健保、毕业后工作,至今没份。

来自大陆的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李凌风指出,陆生奖助学金、健保、工作许可比照外生应是基本权利,“如果说所有外生、侨生都没有就算了,为何只有我们没有?”

陆生无缘享受健保

遗憾的是,台湾当局于2012年10月曾建议将陆生来台身份由“停留”改为“居留”,允许陆生在台居留满六个月后,即可依法纳入健保。但该修法提案提出三年多来,至今未获通过。由于泛绿阵营扬言杯葛,2015年11月27日未能列入“立法院”院会近期议程,而被再度搁置,令此案在本会期“流产”。台湾《旺报》社评指出,陆生纳入健保案不应被过度政治思维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