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入学,考试就一直伴着孩子的成长。小编自小就特别羡慕那些考试型的同学,TA们是平时不咋地,但一考度就出成绩,哎~~小编就只能偷着哭了。昨日小编收到一封家长的求助信,是关于孩子考试怯场的,信是这样说的:

我们的女儿晓芳今年读五年级,就读市内重点小学。平时考试成绩都还不错,可就是一遇到大型考试,就考得不理想。往往一进考场就紧张,原本很容易做的题目却怎么也做不出来,并且当一道题做不出时,常常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后面的题可能更难!这次肯定要考砸了……结果,导致一连串的失误。

这学期马上要结束并期末考试了,我们很担心她又犯怯场的毛病,同时也不希望她把这个毛病一直带下去,那以后中考和高考可怎么办?愁人啊~~

小编因也是从小怯场,所以对于晓芳的经历感同身受。对于参加重要考试的孩子来说,最为可悲的事情不是题目太难而不会做,而是因怯场未能将本来会做的题目做出来,或是把简单的题目做错了。

求学过程中,孩子们要经历的考试都数不清,尤其是未来的高考,不难想象,那些因怯场而名落孙山的考生心情有多么沮丧,对其心理上的打击是多么巨大。

我先要申明的一点是,怯场决不是什么生来就有的东西,也绝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你知道吗?尽人皆知的世界级影星梦露也曾怯场,在她成名前的几年,就有过好几次参加电影拍摄的机会。但她却发挥不好。每当她开始念台词,或面对摄影机的时候,她就感到恐惧,浑身发抖,无法自然地说出台词和做出动作。梦露很具魅力,又有很好的表演素质。但是,任何一位导演都无法让这位怯场的演员好好地演出。

后来,一位医生把梦露介绍到催眠师那里。这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催眠师,他认为这种怯场的表现是由于缺乏自信和自卑感严重所产生的。很可能是与小时候在学校演话剧时,或参加联欢会表演时忘了台词或怯场的经验有关。经分析,梦露的情况果真与之相类似。于是,催眠师对她进行了催眠治疗。经过8次治疗以后,梦露的怯场表现消失殆尽,后来在一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一举成名。

在对中小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中发现:其紧张、不安的倾向,在一年之中有好几次急剧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峰值状态的时间是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时候。而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这种倾向表现更为严峻。

怯场是在考场上出现的问题,但是,与升学考试有关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到考场上才产生的。只不过是在考场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危害最大罢了。

当孩子为准备考试而开始用功的时候,会因强烈意识到考试对自己的意义,担心、害怕失败而产生不安。有些孩子对自己的期望水平较高,希望能考出更好的成绩,这样就会使得自己产生强烈的紧张感和焦躁不安的心情,以致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活动上。理解力、记忆力也随之减退,自信心丧失,学习效率也在不知不觉中下降。自信心和效率的下降更增添了他们的紧张与不安。

倘若老师和家长的期望水平和要求也很高的话,紧张与不安就更为剧烈。

随之而产生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如头昏脑涨、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等病态现象。此外,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身体的其他机能方面,也会出现不适应的感觉。到了临考前的几天,这些现象会愈演愈烈。

有些考生,在考试前的几天,精神就崩溃了,一上考场,则如坠云里雾中,不知东南西北。在昏昏乎乎的状态中,勉强应付完考卷。产生怯场的另外一个外部因素是,由于有些人缺乏科学知识,许多老师和家长在送孩子的路上总是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说:"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事实上,这种消极的暗示格外加剧了孩子的紧张心理,进一步诱发了怯场的可能性。

如何消除怯场心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调整,切勿操之过急,慢慢来,一定会有效果的。

(1)调整考试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应试能力之间呈现“U”字形的关系。动机过弱,把考试看得无所谓,当然不能激发积极的考试行为;但动机过强,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要求自己必须得多少分,反而会影响考试情绪的正常发挥。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确立正确的恰当的应试动机。

(2)消除考前疲劳:有的考生习惯于考前开夜车,搞得人很疲劳,这是不科学的应试方法。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较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人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出现种种引起大脑迟钝的生理反应,这些都会加重怯场现象的发生。因此,考前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避免过度的紧张和劳累,以便能够养精蓄锐去迎接考试。

(3)做好考前知识及心理准备:考试之前,要全面系统地认真复习,弄清不懂的问题,不打无准备之仗。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自然会使人在考试时产生过度的焦虑,引起考试的紧张心理。考试时,对自己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要从容不迫、豁达开朗,多想自己是全面系统复习了的,自己有把握考好,多想教师、父母亲友鼓励自己的话等等。从而抑制考试的紧张心理,产生积极情绪,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4)进行自我暗示: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喜欢考试,喜欢同别人比个高低。”“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等。通过这样的听觉渠道、言语渠道,反馈给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一个多渠道强化的兴奋中心,能有效地抑制你的紧张情绪。

(5)转移刺激: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素,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象”。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它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先解决其它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就可能回忆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