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讯(记者 贾晓燕)昨天,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足球冬训营开营,首批106名中小学生成为首批营员,其中,女生占40%。

此次冬训营由足坛名宿裴恩才任总教练,前中国女足主帅马元安任技术顾问,前女足主力队员王丽萍、王坤,前国脚刘利福、路建人,前北京队著名球员李公一和前北京女足主教练谷大泉等任各梯队主教练。此外,来自德国、西班牙、巴西等国的外籍教练也加入冬训营,指导小球员。

营员均经过层层选拔,是本市校园足球联赛的佼佼者。他们按照年龄和性别,分成小学男子甲、小学男子乙、小学女子、中学女子、初中男子、高中男子六个梯队参加训练。在提升足球竞技水平的同时,冬训营还为营员安排了美术课、摄影课、英语角等相关课程。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足球假期训练营将是一种常态,既有“提高班”,也有“普及班”,旨在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足球。据悉,营员选拔主要围绕全市200所足球特色学校开展,被选中的学生将有机会到国外参加训练。未来,本市还将探索足球人才的连贯式培养方式。

借助度娘,我们不难发现,最近各地的足球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 校园足球热!教育部政策鼓励 踢球与升学挂钩

>> 北京中小学将缩暑假延寒假 投1亿发展校园足球

>> 小学初中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 烟台试点校园足球

>> 20亿青少年足球基金启动 全国范围内建立足球场

>> 广州今年将出台足球校园计划 建5000个校园足球队

>> 江苏今年7高校招收足球高水平运动员 报名人数大增

每当中国足球令人绝望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寄托未来、寄托孩子,“足球从娃娃抓起”重复了千百遍,似乎还要继续重复。

教育部门从体育部门手中接过校园足球管理大权,扩展足球定点学校,建立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联赛,甚至考虑将足球纳入中考测试之中,种种变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未免有点太功利化、行政化了。

学校体育是用来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健全人格的,校园足球不该是政治献礼和形象工程,不该负责培养专业足球运动员。教育部急功近利三年增设15000所定点学校,配套相关招生考试政策,就是想当然的“全面播种”,试图像办足校一样办学校,并期盼“源源不断输送优秀人才”。

足球理应是一项充满乐趣的运动,而非僵化的考试制度。C罗不是在颠球次数的竞赛里脱颖而出的,梅西也不是在带球距离的评比里崭露头角的。一旦足球成为升学的考核内容,那只会让体育课沦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不但不会爱上足球,而且可能还会恨上足球。其实,足球氛围的营造、足球文化的灌输、足球魅力的展示,要比自上而下各种硬性的规定有效得多,在一个崇尚学霸,信奉学分的环境下,孩子们怎么可能充分享受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