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四川师大附中校长曾成彬

尽管四川师大附中学校网页上,左上角“校长寄语”仍挂着曾成彬的照片,但成都商报记者获悉,其实曾成彬已到成都一所民办学校履新。

校长辞职

川师附中校长到了民办学校

据成都商报报道,近期,在教育圈子里流传着一篇细数成都“换帅”学校的帖子,其中提及棕北中学原校长陈泽芳辞职前往广东担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泡桐树小学原校长杨昭涛辞职后到天立教育集团任职,文章末尾称“四川师大附中校长曾成彬辞职,但学校和教育局暂未宣布”。

记者通过核实了解到,曾成彬现已到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履新,该校的官网上校长一栏已悄然换上了这位新校长的照片。

据公开资料显示,曾成彬曾在西北中学、十七中、四川师大附中工作过,担任过中学历史教师、副校长、校长。此前,作为一名“国重”高中的校长,曾成彬身上有很多光环,如成都市特级校长、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四川省骨干教师等。教育界人士向成都商报记者分析,多年来,在曾成彬的领导下,四川师大附中高考成绩稳居成都公办学校前列,据其2015年高考喜报,“该校文化硬上线重点率77.5%,本科率97.7%,各项指标均居成都市公办学校第四名。”

为何“裸辞”

校长说:办学自主权更大

一位不愿具名,从公办学校流动到民办学校的校长说,之所以愿意放弃自己的编制和职务,选择“裸辞”,首先是民办学校的老师、校长也开始“买”社保,跟公办学校一样,大家退休了都在社保局领工资,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讲,跟以前的差别不大了。

其次,在这位校长看来,公办学校校长辞职,可能更多的原因是没有“归属感”,一般来说,公办校长不会长久待在一所学校。此外,公办学校有很多文本化的检查、年度考核、接待等,而民办学校,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不过,这位校长建议,到民办学校靠的是真才实学,也有校长出现过到民办校后水土不服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办学校校长需要改变思维,比如,在公办学校,可能对老师是从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居多,但民办学校和老师则是同舟共济的关系。

成都商报记者也采访到另一辞职到民办学校任职的校长,他表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各有“优势”,比如公办学校国家投入的资源更多,教师培训体系更完善,而民办学校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更大。

如何看待

教育专家:属正常人员流动

“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人性都是共通的,老师、校长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情感疲劳、职业倦怠,所以人员流动应该是正常的,是一种常态。”教育专家纪大海说。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游永恒认为,从公办学校流动到民办学校,可能民办校的政策空间、办学思路、管理自主权等,相对要更大一些,在薪酬方面民办校也不低于公办校,甚至还会给出高于公办校几倍的高薪。但民办校也有压力,比如投资人的意图、升学率、管理方式的转变等。

在民办学校,校长更象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看似光鲜幸福,但其实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也是很多公立校校长没有选择私立校任职的原因之一。

一是怕老板鼠目寸光,着眼于眼前利益。教育不是一个短期能见效的行业。如果老板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学校没有长远规划,恐怕学校就难以持久发展,也就很难办成真正的名牌学校。西方民办学校动辄百年的发展史在中国就只能是一个神话传说。

二是怕老板干扰教育教学管理。老板如果懂教育,那另当别论,校长做一个有力的执行者就可以了。老板如果不懂教育,又横加干涉,那校长就不好当了,教育理念、管理理念的不同,往往会使老板和校长分道扬镳。

三是怕朝不保夕,没有稳定感。民办校长一般都是高薪聘请。学校是否愿意长久地支付其薪酬?老板是否会不讲情义,过河拆桥?民办学校董事长需要给民办学校校长一个稳定感,以吸引优秀的校长到民办学校任职。

民办教育有长板,也有短板,如何发挥民办教育的优势,克服民办教育的“短板”,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民办教育,是民办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