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时候,再加上刚刚进入青春时期的两三年是生活中最充足的最优美的最属于我们的部分;它不知不觉地决定整个未来。 ”—— 赫尔岑

这两天接到爸爸妈妈们对于孩子不和自己说话的吐槽达到了一个峰值。掐指一算,暑假过了大半,即将开始的新学期焦虑,叛逆的想法,成长的迷茫慢慢累积,形成一个爆发的小高潮。

”儿子每天都在打游戏,一天和我交流不会超过10个字!暑假除了学葛优躺沙发,什么新东西都没学会!“
“每天抱着手机玩,要不就打游戏。”
“平时和同学朋友聊得特别积极,回到家什么话都没有。”
“我担心女儿有了自闭症,怎么办?”

不说话,是不是针对我?
首先,父母要了解到,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种反应是正常的,并不是故意针对你。通常孩子并不是讨厌和你说话,但是你居高临下,摆出权威样子的语气,孩子并不喜欢。他们想要反叛你的身份,找到自我的特质,但本身也不确定。在试图理清他们自己的想法,感觉和愿望中。表达不清,宁愿不说。
总玩手机打游戏可怎么办
因为手机和游戏的确好玩啊,而且会越来越好玩。学校的学业负担一点点加重,越来越枯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给青少年提供的快乐手段过于贫乏单调,将他们推向了虚拟的世界。手机和游戏只是工具,它本无罪,孩子喜欢它也无错。帮助孩子们丰富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走到真实的世界中,才是家长应该做的。
插播一条关于青春期的小卡片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以后这一名称一直被使用。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
青春期是变化的时期,他们必须在抛弃各种孩子气、幼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较为成熟、更加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这决定了在应付自己的反抗倾向的同时,还要极力维持和保护与社会的正常关系。此外,异性兴趣、异性交往、繁重的学习任务等也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负担,有时候还成为主要矛盾。
家长怎么做到角色的转变呢
尊重孩子沉默的权利:爸爸妈妈们要调整心态,用与成人交往的态度对待日渐长大的孩子,要让孩子感到自己在家里是平等的一员,有保持沉默的自由。
学着换位思考:先回想一下自己青春期时的想法。然后再站在儿女的角度体会一下,在更大的压力下,他们会有怎样的苦恼和困惑。
尝试了解孩子们的说话方式:“有时和爸爸妈妈说话,平时和同学经常说的一些词,他们根本听不懂。" 孩子们的世界在急速扩大,想和他们交流,得摆脱日常琐碎,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行。
少说话多听,并表达出理解: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孩子看到你对TA想谈的事情很感兴趣,很多孩子不再和父母说话,是因为父母在听到孩子想法时,很快露出不赞同的表情,或者很快就开始说教。
在内心珍藏起那个小小的身影,目送TA蜕变为一个少年。父母坚定的陪伴与理解,终究是伴随孩子青春期最重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