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家长总是把教育上的问题归结为“家有熊孩子”,而孩子的表现是家长行为的投射。别抓着“熊孩子”不放,听听“熊家长”的“熊行为”!

“别人家都有了二胎,我爸妈不用,因为他们的‘二胎’是手机。我该怎么办?”“我妈妈每天都要看手机,有时我叫她十几次都不理我,我觉得她应该放下手机多听听我的想法。我希望,妈妈可以放下手机经常陪陪我。”在一个活动现场主持人提出“父母是‘低头族’的举手?”,现场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都举起了手。(内容源自:《信息时报》)

家长们总是以各种理由让孩子远离电脑、电视。却在有限的亲子相处时光里面痴迷的玩着智能手机。家长为了玩智能手机而不关注孩子、不与孩子做互动的现象不只出现在中国......

据外媒报道:家长信息咨询服务公司The Key调查了1100多名小学老师。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刚上小学的孩子并未为上学做好准备。很多孩子不擅长与人交往,缺乏语言能力或还不会上厕所。——五分之四的教师担心孩子们不擅长社交或缺乏语言能力。超过三分之二的教师称孩子们缺乏“自助能力”。这些教师还反映称,孩子们的阅读、写作和识数水平也不达标。——造成这一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家庭环境。随着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兴起,家长似乎经常埋头在手机上,而忘了与孩子们交流。

海利-范-兹瓦那贝戈(Hayley Van Zwanenberg)博士警告称,被社交媒体和通讯应用侵占生活的孩子们,往往在情感发育上显得很迟缓,不能很好地应付真实的世界;

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的贫困政策主管加雷斯-詹金斯(Gareth Jenkins)称,这份报告“进一步证明现在已有太多孩子在早年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支持。救助儿童会的相关研究已表明,孩子们的发展在早年落后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成功、学业成绩以及成年后的收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在家庭关系中,陪同不等于陪伴。过度使用手机会大量占据亲子互动时间,引发亲子关系冲突。父母沉迷手机也容易被孩子模仿。教育专家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当孩子有沟通欲望的时候,父母只顾玩手机,孩子就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为弥补这种伤害,孩子可能以哭闹、乱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机、打游戏等方式来自娱自乐。”

父母不能为了手机与孩子——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父母有一万种理由为“玩手机”正名:沟通工作、回复邮件、维护客户关系......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陪伴。且不说缺乏陪伴对孩子的种种弊端,当错过了孩子对于亲子关系最为依赖的阶段,父母想要拉近亲子关系的时候,对不起,时机已过。孩子不再需要父母的关心和陪伴——此时手机在手,不知道各位父母是否还有心情兴致勃勃的继续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