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于教育从业者的指导意义是什么?如何运用儒学在教书育人时激励学生?儒家思想是否让国人丧失狼性?儒家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商业社会价值观是否有冲突?

5月4日师训讲堂,强浩老师在与陈庄老师的访谈环节中,根据现场和留言上墙的提问,回答了老师们关心的上述问题。

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师训君提醒:每期师训讲堂进行期间,向公众号后台留言回复对嘉宾的提问,即有机会上墙获得嘉宾的现场解答。

点击这里回顾 强浩:儒家文化,是教育从业者的一笔宝藏

问1:在我们民族过去的数千年文化之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对儒家文化进行打压的例子,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然而儒家文化依然深深地扎根在中国及中国人的生命当中,它的生命力为什么会这么顽强?

强浩: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是以法家取代儒家,但不成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儒法合一,或者说外儒内法,无论如何在此之后儒家文化便开始在诸子学说中一枝独秀。后来儒家也受到过佛道和西方文明的冲击,但无论如何打压,儒家在正确性和相关性上都是最适合我们的:

从正确性来说,儒家文化讲究中正、不出偏,又讲究人己合一,把他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相反,杨朱是纯粹的利己主义,墨子是纯粹的利他主义,孟子批评他们是“无君”、“无父”。儒家特别看重“仁”字,从这个字入手我们可以概括出一句话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说儒家文化它本身的教义,正确程度就很高。

从相关性来说,儒家愿意并且擅长与政权合作(是改造政权而非一味迎合)。在这方面,无论是佛教还是道家,都很难做到。回眸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有三武一宗灭佛,因为佛教过分占用社会资源;有宋徽宗过分信仰道教,无所作为而亡国;有明代君主大多数为道教信徒,同样也不能算是一个好君主等等。根本原因就在于佛、道两教的教义难以融入政权,如果由佛、道执政,出偏的可能性非常大,在国家治理的实际操作上就很可能走向极端。但儒家不同,它能充分运用合作机制,秉承教义与政权共存的理念。因此,儒家的生命力会如此顽强。

问2:孔子之后有孟子,他提到了人性本善,同时期的荀子又提到了人性本恶。我们作为教师,应如何理解这句话?又如何理解在教书育人时激励学生?

强浩: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看上去截然相反,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到了宋儒那里,由朱熹作了一个划分,他把人性分为义理之性气质之性义理之性表示人出生时是秉着天理而生的,它是本善的;气质之性则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动物天性,人因此而会作出不理性的行为,它是本恶的。

孟子讲的就是义理之性,或者说善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具体表现为“四端”——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所以性善论讲的就是要把这一可能性发挥到极致,这就是“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相对的,荀子讲的就是气质之性,他有一句话叫做化性起伪。气质之性虽然不好,但“伪”这个字值得我们思索。“伪”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为,所以组合起来就是人为。虽然“伪”也有“虚伪”的意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本性。哪怕原本一个很坏的人天天装作好人,装作对别人特别特别好,而且一辈子都在装,最后这个人会化性起伪,这个叫做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荀子更讲究的是后天的”习”。

所以这两种观点在我们新东方老师的教学中都是值得去借鉴的。

访谈主持陈庄老师

问3:我们现代有一种说法,认为儒家思想让中国人丧失了狼性,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强浩:这个问题特别好。

首先讲一下,大家可能对儒家思想有一些误解,会把中国文化中一些不好的元素都归结到儒家文化上去。就好比基督教也发起过十字军东征,但我们不能把十字军东征归为基督教的问题,而是当时的政权(包括王权和教会)在利用宗教狂热为自己谋利。从本质上看,基督教主张的是博爱精神,它是不会参与到打打杀杀中去的。因此,其实是政权和人的私欲左右了其思想和行动的发生。

然后来回应一下中国人缺少狼性这个问题,仅代表个人观点。中国文化有两种“勇”,分别是“血气之勇”和“义理之勇”,狼性更加类似前者。

我认为缺少狼性原因有二

其一,是因为中国过早地进入了大一统社会,且一直以“大一统”格局为主。《韩非子》讲“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强调稳定的大一统社会中,老百姓的“血气之勇”并不是一件值得称耀的事。

其二,汉朝有一个大儒叫公孙弘,他虽然被评价为趋炎附势之士,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拜相封侯的人。在公孙弘以前,都是封候拜相,只有通过打仗获得军功之后,将领才能获封爵位,只有获封爵位之后才可以做宰相。而公孙弘本为布衣,只是个文人,他是先拜相,再封侯,这也成为了后来汉代宰相的通例。自汉代开始,中国文化就走上了文治之路,强调“崇文抑武”,推崇“义理之勇”。

所以中国文化自汉代以后对“血气之勇”都是不够关注的。但文治有文治的好处,我们不能让儒家来背这个黑锅。

问4: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如果一些商业理念和儒家的思想、价值观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

强浩:我回答三句话吧。

第一句话来自孟子,叫做“先义后利”。

第二句话,叫“坚持理想,顺便赚钱”。

第三句话来自俞老师的,叫“做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