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抛开历史因素,其本身有许多引人思考之处,此次东瀛之行对我无疑是一次精神洗涤之旅,亦是一次探索与发现之旅。

日本带给人直观的印象是干净和良好的秩序。旅店、街道、商店、饭馆,无论大小,也无论城市、农村,都收拾的整齐干净。没有机会去普通人家看,想必也差不多。可能是他们常在“干净”和其它利益冲突时,多选择“要干净”,在街上看不到卖小吃的商贩和边走边吃零食的人。在日本没有“小心上当受骗”的警示,似乎没有小偷之类的“小人”,常听到钱包在哪里丢的可以在原处找回来。但我在名古屋注意街上的自行车大都有锁,并不是随便放在停车处。日本大都市外国人很多,也许日本农村更能说明日本。日本人口密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国土大部分是山地,人口居住应该是很密集的,但感觉不到这一点,就是在东京的街道和地铁里也如此,不知他们人都在哪里。日本社会秩序是不错的,人们匆忙行走,去做自己的事情,没有扎堆起哄的。就是人多繁华的地方也没有小贩大声吆喝,没有高音喇叭的广告声,马路上也没有车水马龙,看不到堵车。一个匆忙旅行的“过客”无法了解更多的实际现象,也难对产生的原因做深入了解。下面谈些和国内不太一样的地方。

日本文化。“传播”是文化的基本特性,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当然在日本随处可见,但有一个特点是民间以“低成本”来自我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方便面博物馆”,一座很大的建筑,将方便面企业广告和文化糅合在一起。展示日本的和服也是和商业结合在一起,但又是在显示文化,并没有突出商业。一个制作招财猫的小镇,将一些陶瓷招财猫作品镶嵌在路旁的墙上,供大家观赏,只是强调了创意是受产权保护的。富士山脚下,利用流淌下来清澈的泉水,制造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景,也迎来不少人参观,买走不少当地特产,自然是价格不菲。

物价高。日本可能是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对交易公平十分重视。一次吃日本最简单的面条,竟然每份面和菜都争取给你过下称,这在国内是不会见到的。商品价格和税收分开列出,真是你买商品同时是在为国家做贡献。你是外国人,匆匆的过客,和享受国家福利无关,可以去免税商店买东西。由于日本人工费很贵,所以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很贵,例如公交、地铁票就比较贵,两、三站路就要折合人民币十几元钱。我估计他们的公交运行都是彻底商业化的,没有政府补贴,只有赤裸裸的你付多少钱,我给你多少服务,平等交易。我是随团行,较少消费,对日本物价感受不深,但看着一个个明码标价的货签,琳琅满目的商品,一台台自动售货机,总有一种缺少人情味的公平感。我似乎感到,日本社会有序而稳定,是和他们认真遵守市场法则分不开。社会秩序的稳定比虚伪的“人情味”重要的多。我们国家无论长、短途运输费用都是一锅粥,交通常常很拥挤,但无法利用价格的杠杆,只好年复一年“挤”下去。

旅途中大家谈感想,都感到中日差别实在太大。从体育比赛,包括智力性最强的围棋,中日两民族从智力和体力情况应该相差不多,如此大的差距原因何在呢?如果从历史和政治体制上去分析,显然有逃脱个人责任之嫌。有人讲是认真和不认真的原因,这是有道理的,但我感到有更深层的区别。

事物都有“阴、阳”,有“正、负”,而国人在看问题时常常是喜“阳”,喜欢“高调”;而日本人处世“低调”。中国的放爆竹习俗,大国心态,励志教育,讲“正能量”,无不显示一种“强势”,一种渴望胜利的心理。日本语好像是多种语言的混合,尤其中文占有很大比重。过去,中国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字都有这种现象,尤其朝鲜半岛,但后来陆续将汉语“踢出”了本民族语言,强化了“自己”。而独有日本保持了下来。日本话语中,在表示自己态度和观点的词语都是放在句子结尾,显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犹豫和拿不准。从日本的语言特点,我们可以体会到“低调”是他们的处世哲学。在问题面前是保持“高调”还是“低调”,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国人对“好事”,也就是“胜事”,尽量“揽”过来,证明和自己有关,不可能联系个人,就和“家族”、“老乡”、“民族”、“国家”联系,满足对强势崇拜的心理。而对于“失败”的事,需要去做的事,去挽救的事,尽量推诿,认为是别人的责任,自己是阳光的,正确的。而日本处世“低调”的原则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日本人说的最多的是“给你添麻烦了”,在交往做事中先看自己有哪些没有做好。日本人在商品交易时常常点头相互致谢,一方是谢谢你给了我需要的东西,一方是谢谢你照顾了我的生意。日本经济起飞靠的是市场经济,他们的市场能形成良性互动,这种素质应该是起了重要作用。这种性格容易养成个人对自己的负责精神,他们对“如何做人”的教育上,也突出了这一点。老人不希望有“特殊”(如被让座)也是由于深知“自我负责”是基本的品质。在中国,人与人的关系有“亲朋好友”的内、外之分,无形中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不容易平等对待每个人,有比较复杂的“应酬”问题,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在日本,人与人之间比较单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善冲淡了“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对整个社会来讲,减少了“应酬”所带来的资源(人力、物力)浪费,同时社会看上去是“分散”的个人,但存在很强的凝聚力。当然,这种自我负责的精神也使得社会没有过多的人情世故而显得“冷清”。

所有人都是“生物体”,自然界最基本法则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无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知道这一点,都渴望在竞争中的胜利。但潜在的看问题出发点的不同,就在现实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国人的强势感很容易让人产生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地大物博,处于世界中心。但在现实的竞争中,常常成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日本人从“低调”的态度出发,认为自己是弱的小国,资源贫乏,人口众多,狭窄的土地无法承受日本民族生存压力,这些都促使他们在各方面做出努力。上世纪在西方殖民扩张的启示下,日本也开始了逞强扩张之路。他们对用大炮打开大门的西方人,不是指责为强盗,而认为是唤醒了他们的“导师”。“弱肉强食”仅仅是自然界的法则,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认识。人类文明的进程已经给我们找到了适合人类社会竞争的新方式,这就是文化的竞争,贸易的竞争。日本战后的兴起就是靠市场的发展,靠市场的海外扩张,不仅解决了自己需要的资源,也给世界,包括中国,带来了经济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也将继续证明,中日两国,“和”则赢,“战”则两败。

最后还是想说,正所谓知行合一,只有真正实践考察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旅游既是休闲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看见了差距,同时也看见了自身的进步,不卑不亢,实事求是,才是发展的正道。

希望有朝一日,不需要再临异国,而是在祖国就可以体会到那份感动,我也相信,今日之美好愿景,必是他日之升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