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在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教授对中国高等AI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

刚刚去世的物理学家霍金曾说过:“人工智能的产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过去六十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对我们的社会与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7年,国务院将AI列为国家战略,并将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AI发展的重中之重,强调要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北京大学是率先开展AI领域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在中国AI教育上始终走在前列。早在1986年,北京大学就利用综合学科优势,以学科交叉为特色,成立了信息科学中心。在此基础上,北大于2002年7月成立智能科学系,建立了北大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从1986年至今的三十多年来,北大培养了智能科学方向本科生五百多名、研究生上千名,为AI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

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的培育有赖于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培养体系。北京大学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高等AI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2月,北大开设了“人工智能前沿与产业趋势”系列课程,每节课邀请一位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作为主讲嘉宾,就人工智能和一个具体行业的结合进行深度探讨,旨在培养“AI+行业复合人才”。由于课程面向公众,所以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北大AI公开课”。今年起,北大设立了“AI创新硕士”培养项目,培养AI领域学术产业创新三维复合型人才,是全球人工智能硕士培养体系中的首创。不久前,中美创客交流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心作为首轮中美社会与人文对话的成果之一,标志着中美两国青年在创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整合中美最优质的AI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希望在中国建立可推广的AI教学体系,提升AI人才培养效率。

人才培养有赖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斯坦福大学在其发布的《斯坦福本科教育研究》报告中表明了这样一种观点:“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持续改进的;教学改进的两大利器是学生反馈和同行学习。”为教师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自由的交流平台,帮助教师提升AI教学能力、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为中国的AI教育贡献更大的力量。

AI是面向未来的学科,AI教育更要面向未来。北京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肩负承载国家命运的责任。期待我们砥砺奋进,携手前行,为培养未来AI领袖级人才、圆梦新一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