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

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

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纪伯伦

在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中,小男孩米格十分热爱音乐,但他的所有家族成员却禁止他谈论音乐。每次只要小米格有一点与音乐相关的举动,奶奶都“凶神恶煞”地阻止他。他的其他家人也是如此。为了实现梦想,小米格偷拿了已故歌神的吉他,结果意外来到了亡灵世界,在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里,他遇见了已故的亲人,经历了奇妙的冒险,最终圆了自己的音乐梦,打破了家族不能喜欢音乐的魔咒……

在我们周围究竟有多少“小米格”呢?只不过他们与“小米格”不同的是,这些孩子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学业的压力就放弃了梦想,甚至更多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梦想是什么。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一百年前,这位黎巴嫩诗人就向所有的教育者发出提醒:教育者不应当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去给孩子的人生设限。而急剧变化的21世纪,似乎也越来越有力地证明,未来更强的不可预测性需要我们的教育应当赋予孩子把握未来的能力,滋养他们敢做梦的心。

当创新成为一种稀有品质的时候,当梦想依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动力时,“梦想教育”就越来越显现了它的价值。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智慧的农人遵循着节气的规律和植物的生长节奏,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聪明的教育者也应当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而给予孩子做梦、追梦的可能,让他们因为梦想而敢于质疑、创造、冒险、突破……敢于与众不同。

18岁以前的孩子,是一颗颗梦想的豆子。

从种豆到播豆,需要时间,土壤、雨露和阳光,更需要耐心、细心、匠心和敬心。

汇佳的“梦想教育”,

就是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敢做梦的心,

让孩子在广泛的参与中,

收获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让孩子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下畅所欲言,

表达自我;

让孩子在包容、多元的世界里广泛吸纳、兼收并蓄;

让孩子在积极探究的学习中,

主动去发现世界的乐趣,寻找自己的位置;

最重要的,

就是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

保护每一份珍贵的独特。

有位老师这样说:“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要知道,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细心地呵护孩子的花,等待花期到来时的盛开。期间经历的阳光或风雨,都是一种幸福。或许有的花永远也不会开,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今年汇佳小学部的儿童节游园会上,一个个稚嫩的儿童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手一起做手工、描彩绘、写书法……通过义卖获得的收入,全部作为“美丽中国”助学公益基金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善款捐出。这些小小IB学习者正在用自己的关爱之心,实现他们共同的小小“公益梦”——尽自己的能力,哪怕一个微小的行动,也能改变更大的世界。

一位家长告诉我:“我觉得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敢想、敢做。18岁之前的孩子是需要不断尝试的,无论是体育运动,还是社团活动,孩子只有在广泛的实践探索中,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和特长,找到自己的梦想。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有价值、有创新、有个人特色的人,最重要的是永远怀抱人生理想,永不放弃。”

孩子,许你一个好梦,

一个乐高或者思维导图拼起来的梦,

一个论文或者社区设计碰撞出的梦,

也可能也是在一次社团活动后,

突然的灵机一动。

愿你的梦又香又甜,

夹着一份真和美,

怀着一份正与善,

摩拳擦掌征服世界,

游遍四海内心少年。

愿你永远像今天一样快乐,

愿你的忧愁不比今天更多,

勇气和毅力永不嫌少,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未来多奇妙。

儿童节快乐,我亲爱的小孩,

你啊你,敢做梦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