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金融工程专业首席教授、投资学专业学科带头人Ron Anderson教授再次来到我校讲学,他带来了一场题为"Understanding China’s Evolving Credit Risk Maze"(剖析中国资本市场信用风险的演变路径)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周开国教授主持、王艾嘉老师翻译。

Ron Anderson教授主要从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增长的背景、外国投资者认为中国的债券市场不透明、中国信用风险的核心在于对基础设施投资和地方公共财政的解读、中央政府的一些重大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中国债券细分市场信用风险溢价的统计分析以及对中国三省的债券发行情况比较等六个方面阐释中国资本市场信用风险的演变过程。

Ron Anderson教授指出,中国债券市场近十年来发展迅猛,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向国内和国际证券投资者开放。他认为,虽然中国逐渐对国际投资者开放,但国际基金经理们对于是否应该入市以及在何时何地入市犹豫不决。国际投资者主要担心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债务总量较高,可能会影响到债务的可持续性;二是中国债券市场的不透明使外国人在信息和待遇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Ron Anderson教授就中国的债务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方案指出,中国的未偿债务总额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位列世界第三,非金融企业未偿付票据排名世界第二。中国债券市场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相比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中国纯公共部门债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二是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券的比例非常高,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以及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流通债券发展比较平稳。他强调,从2011年开始,一些地方政府被允许发行与具体建设项目不挂钩的市政债券,随后市政债券逐步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并逐步取代地方政府建设债券。2015年以来,在没有财政部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有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地方政府机构数量有所增加。国际投资者仍然担心,非金融企业债务中,国有企业的比重超过½,而私营企业也过度依赖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中国的中央政府明确表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重中之重。这些因素都导致许多国际金融分析师和投资者预计,当发行者陷入困境时,政府将出手干预或救市。这种对政府担保的预期可能正在支撑债务市场的泡沫。

接着,Ron Anderson教授通过实证数据描述2008年中国财政刺激计划的实施。他还与经贸学院师生进行热烈互动进一步探讨了PPP项目,就中国如何更好地解决国内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通过本次讲座,我校经贸学院师生拓宽了学术视野,充分领略了国际经济学家的学术风采,为中大新华学院今后的学习及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术之路漫漫,中大新华学院经贸师生将不断上下求索,展现良好的学术精神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