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日,2019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高峰论坛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中国远程教育杂志承办,共有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等近千人参加。论坛以“AI时代终身学习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聚焦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分享职业教育发展与人才持续培养体系的构建,探索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郑庆华:人工智能可以赋能教育 但无法完全替代人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郑庆华:人工智能可以赋能教育 但无法完全替代人类

论坛现场,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先生接受了网易教育专访。

网易教育:郑老师你好,感谢您接受网易专访。今天我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AI赋能教育现代化,AI+教育的核心依然是教育和人,AI是如何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如何为人的终身学习服务的?

郑庆华: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一是传承,二是唤醒,三是赋能。

所谓传承,就是把人类的知识、人类的文明、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通过教育传承到下一代。所谓唤醒,就是让人从无知变得有知,从只会语言的人变成会思考、会分析、会解决问题的有知识涵养、有创造能力和意识的人。

所谓赋能,就是把人类的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转换成为一个一个的工具、一项一项的技术、一个一个的软件,让这些技术、工具、软件被更多用户掌握。比如数学的仿真工具、物理实验的设计平台,这些原本只能由专家做的事情,或者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解的微积分方程,今天我们只要学会MATLAB,什么样的微积分方程都可以解出来。我们希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把人类现在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规律转换成为技术、工具、软件,让更多的人学会使用,获取知识。过去,只有人才能下围棋,今天,计算机也能下围棋,不只能下围棋,而且还能教围棋,这就是赋能。所以我想,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本质上是把人类已经产生的知识、智慧、技术、方法转化成为人工智能的工具、手段,让更多普通学生和用户也能掌握。当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个性化导学,做沉浸式教学场景设计,帮助我们进行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做科学决策和分析,这都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包括赋能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途径。

网易教育:您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下的应用是否有局限性?哪些是可以被AI化的,哪些是不能被AI化的?

郑庆华:我认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在内,一定有它的局限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替代人类自身的教育。比如,教育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一种情感、情怀的渗透和融合,是一种理念的输送,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知识和技能。所以,AI能帮我们做的,是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提高学习的方便性,以及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多通道特性。但是,远远不能替代教育中必需的情感、情怀、爱心等使命,以及理念、文化的渗透。比如,我们两个人在交流,我们的表情、情绪会直接影响对方。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在今天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将来我也不认为它能够完全替代人类。

网易教育:非常感谢郑老师的精彩分享,谢谢。

郑庆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