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直被国人视为人生大考,是最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考试。如果有人冒用了你的高考成绩,顶替你去上了大学,此刻开始,你的人生将会被改写……

从2001年的“齐玉苓案”、2009年的“罗彩霞案”、2016年的“王娜娜案”、再到2020年的“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案”,高考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底线被一再挑战,公众们在网络上表达着强烈的愤慨。

网友对于顶替农家女上大学事件的部分评论截图

从民法角度 受害者得到的赔偿“微乎其微

从民法责任判定,冒名顶替上大学侵犯了被害人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之前引起公众极大关注的三起“高考冒名顶替案件”,冒名者付出的代价很小:法院判决被告赔偿齐玉苓因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000元,因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4万余元及精神损害费5万元;在“罗彩霞案”中,罗彩霞与被告达成和解,获赔4.5万元;王娜娜,则未对冒名顶替者提起民事诉讼……

农家女被人冒名上大学事件回顾

借用别人的高考成绩和身份上大学,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在现实中,却实实在在的又一次发生了:2020年5月21日来自山东的陈秋媛(化名)因为16年前高考“落榜”想要参加成人教育学校填补遗憾,不想在信息填报时发现“自己”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原来,16年前另外一个女孩冒名顶替她上了大学。

接到陈秋媛的举报后,山东理工大学5月26日成立调查小组。6月3日,山东理工大学官网发布《关于对陈秋媛进行学历注销处理的公示》公示:“经过资料收集、学院联络核查和学校审核,我校200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陈秋媛系冒名顶替入学,经学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我校将按程序注销陈秋媛学信网学历信息。”

顶替者陈某某,被工作所在的冠县某街道办事处停职,冠县人民政府正在进行相关调查。

然而这样的结果真的能让被冒名顶替者满意吗?被顶替的16年人生该如何追回?人们把目光聚焦在高考上,被认为公信力最高的人才选拔考试,是哪里出了纰漏,让人有机可乘?

高考过程中究竟有哪些环节会给冒名顶替者机会?

研究已被发现的高考冒名顶替案件,不难发现,都发生在信息还不发达的时代,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 顶替人将身份信息全部更换成被顶替人的信息,然后去录取被顶替人的大学去报到;

2、 勾结相关部门人员,将被顶替人的学籍档案从档案库里调出,持有被顶替人的档案到大学去报到;

如何自我保护学籍信息

如今电子档案成为现在的主要信息渠道,给予冒名顶替者实施身份替换的机会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若发现自己的档案被盗用或修改,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追究篡改者的责任。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大考” 公平性不容破坏

2020年高考即将举行,两起关于高考舞弊的事件却直击人心,在民众的心中,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代表。

无论是“艺人仝卓往届生变应届生事件”还是“山东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都涉及到户籍管理部门、中学、高校等多部门多人员的串通配合。其中必然涉及滥用权力和腐败问题。除了加大对于相关人员的惩处,让人引以为戒,也要加大监督力度,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当教育的公平性胆敢被挑战时,投机者绝对不会只有一个,不放过漏网之鱼,才是对教育公平期待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