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电脑、一间房、几本书,构成了居家学习期间大部分学生近三个月来的学习场景。而7天后的6月1日,北京市高一、高二年级,初一、初二年级和小学六年级学生即迎来返校复课,恢复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

复课在即,内心最纠结的一定是学生家长,一方面想着孩子能早点开学,另一方面又因为疫情防控常态化,难免有些担忧;同时,家长还担心孩子无法迅速适应学校生活,学习跟不上节奏。那么,复课后的孩子们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家长和孩子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一线专家和校长、名师,他们给出了复课准备的几项建议。

挑战1学习差距加大

专家建议:有的放矢 做好线上线下过渡转换

经历了三个多月的居家在线学习,广大学生终于迎来了返校复课。这本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却有不少孩子充满了忧虑。近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联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开展的全国范围内抽样调查表明,复课后学生最为担心的事情是“学习能力不足,造成自己的学习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加大”,比例占到了40.37%。教师们最担心的问题则是“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造成班级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差距加大”。

网络课程缺少师生的互动和反馈,学习结果很难得到及时的测试反馈,容易加大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这也难怪学习差距成为学生复课后最为担心的事情。对此,北京市花家地实验小学校长安海霞表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方可提高复课学习效率。具体说来,一是要清晰学校复课学习内容与要求;二是要做好自我诊查,摸清底细;三是复课后的课堂学习应积极互动,合作共赢;四是应把握线上、线下学习特点,做到优势互补。

对于自我诊查、摸清底细,安海霞校长特别提醒,复课前,同学们应结合教材、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诊查。“比如画单元思维导图明晰知识点;整理错题本知晓薄弱处;回读线上网络课堂笔记,圈划要点;特别是要标出困惑点,以带着问题走进线下课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中学复课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摸底考试。学校会根据摸底考试的情况,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回顾性教学,将网课的内容重新梳理,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重点讲解。而同学们要做的主要是重启学习模式和重构学习目标。重启学习模式时,同学们可逐步收好电子设备,逐渐回归书本纸笔,实现学习模式平稳转换。在逐步调整的过程中,同学们要走出“线上学习”的惯性,尽快恢复到常规的课堂教学节奏中。

采访中,多位教师表示,中小学生经过数个月的居家学习,回到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无论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节奏还是学习成效,都有一个转变过程,科学编制衔接适宜的教学衔接方案,是中小学复学复课后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家长要做的,则是积极配合好学校的复课工作。

挑战2心理进入“换挡期”

专家建议:及早发现 适时提供帮助

疫情不仅仅是一场生命教育,也是一场心理教育。如今,复学的学生们也进入了一个心理“换挡期”。有调查显示,72.21%的学生希望在疫情后、复课前得到学习方面的心理辅导支持。我们可以预料到,如果自己没有调整好,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也会找上门来。

杨贺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心理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9年时间。在她看来,复学后小升初的学生可能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一是升学本身的压力。二是临近青春期,内心冲突较大。三是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与复课后的变化带来的适应问题。“多重叠加的因素给小升初学生带来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我们成人读懂他们、支持他们。”

针对这些心理压力和困扰,杨贺给小升初同学们的建议是,提早调整作息时间,避免因生物钟失调而影响到心理状态。面对升学,需制定详细的计划,能够尽量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不是处在混乱无序当中,这样就会减少因未知因素而带来的一部分焦虑和恐惧。而家长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信任和谐的亲子关系,因为对于处于压力当中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每一句支持和认可都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家长还要看到孩子具体的困难和需求,并适时提供帮助。

“返校之后,为了检验同学们居家学习的效果,学校会安排各学科的检测,再加上7月上旬的期末考试,一些在疫情期间学习效果一般的同学会担心自己考试效果不佳,从而出现烦躁情绪。”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心理中心负责人陈萱表示。对于同学们出现的烦躁情绪,陈萱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一是调整作息,积极适应;二是放松心情,乐观自信;三是锻炼身体,提升活力;四是重视方法,自主学习;五是遇到问题,主动沟通。

在陈萱看来,重视方法、自主学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同学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来达成,比如体会学习的成就感、调整期望目标和聚焦当下学习任务。“本学期的课堂学习时间缩短,如果同学们非理性地坚持自己原来的期望目标,就会出现学习单位时间容量的急剧增加,从而导致焦虑情绪的加重。在学习的整体目标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同学们要对一些原来既定的阶段性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陈萱说道。

挑战3各种好习惯需重启

专家建议:温“故”知“新” 唤醒曾经的好习惯

“赶紧开学吧,我要崩溃了,我和孩子爸爸单位都要求正常上班,每天都是他自己在家,好多事真的没做好,我特别担心回到学校后,他跟不上进度。”这是一位家长发给孩子老师的短信,而这样的短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李红延隔三差五地会收到。不过复课在即,各位“神兽”家长即将迎来曙光。与喜悦的心情相伴而来的是另一种焦虑——突然回到学校,孩子们能习惯上学的生活吗?并且有不少家长反映,长时间居家,孩子可能滋生了一些不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那么,如何对居家“坏习惯”进行“消毒”?李红延给出了如下建议:首先,之前一些“任务驱动型”的孩子要转变成“时间驱动型”,比如之前每天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了,现在变成制定时间计划,规划出几点到几点完成作业。其次,复课前,家长可以搞个小仪式,把孩子上学期的习惯“晒”出来,“温故”而“知新”,家长可以让孩子说说开学后的目标和计划。最后,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做具体的事情中“唤醒好习惯”。“唤醒”之前的好习惯,可以使孩子很快进入状态。

“以往寒暑假回来都会有不少孩子,尤其是在下午就会趴在桌上睡得很香,这么长的假期回来,夏天又来了,孩子们会有多瞌睡啊?!不敢想。”在西城区康乐里小学班主任程巧丽看来,复课后,学生在习惯方面的最大挑战是生活习惯方面的巨大变化。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等生活习惯,家长都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调整。

程巧丽还提醒到,复课后家长需要每天接送孩子,这对家长也是一个挑战。“很多家长复工了,家里有老人能接送的还好,不能接送的,这就成了一道难题了。学校已经不安排课后班了,并且学校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静校、消毒,社会上的托管班也因为疫情不办了,有的家长就需要提前把接送孩子的事情安排好。”

挑战4亲子互动出现新内容

专家建议:全面复课 家长也不要忽略孩子

尽管正式开学后“神兽回笼”,但不少家长仍直言“心有余悸”,加上工作积压的负面情绪,孩子全面复课后,家长该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北京八中语文教师刘慧敏既是一位有着20年经验的班主任,还是一位高三学生的妈妈,在亲子关系方面,她有自己的深切体会:复课了,在家长自认为解脱的同时,请不要忽略孩子。孩子们虽然对复课也有期待,但是因开学而产生的焦虑和烦躁也会伴随而来。毕竟,“开学综合征”只是迟到了,并不会缺席,甚至症状更为明显:因为不自律而落下的网课内容还没来得及补齐;散淡舒适的居家模式就要切换成紧张而忙碌的学习模式;各科成绩也可能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针对这些情况,刘慧敏建议家长和孩子可以在复课前列一张温暖的计划清单,把开学后可能令孩子感到压力的事件逐一写下,再尝试着给每个压力事件想一个应对策略。最后,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努力面对即将到来的复课,积极做些准备:心理上的、态度上的、知识上的……当然,复课后,家长和孩子也需要保持必要的畅聊时间,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

在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教师席蓉蓉看来,好的亲子关系离不开和谐的家庭氛围。智慧的家长不仅能理解和帮助孩子,还能在家庭中担任气氛调节员。在居住环境上,要保持家庭干净、整洁,给孩子留出安静的学习空间;在心理氛围上,要保持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父母之间尽量不吵架、不冷战,营造平静、温暖的家庭气氛。

文/邓丽 来源:现代教育报